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全国人大代表胡淑娥:把碳约束转化为创新动能,让中国钢铁“既强又绿”

内容概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研发专家胡淑娥表示,钢铁行业面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欧盟开征碳关税双重压力,建议优化政策引导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重点打造区域协同特色减碳模式进行推广,对行业标准进行提升与技术创新赋能,引导企业建设适配碳交易的基础能力。

针对钢铁行业面临纳入全国碳市场和欧盟碳关税的双重挑战,胡淑娥建议从国家顶层设计、地方考核机制和行业管控体系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政策激励+标准约束+市场引导”的立体化支撑框架。

优化政策引导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建立碳市场与碳关税联动机制,制定碳关税成本对冲政策,设立钢铁低碳转型专项基金支持氢冶金、CCUS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绿色金融工具,对符合超低排放标准的项目和能效标杆企业提供梯级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联合相关国家制定国际《绿色钢铁产品认证标准》,参与全球碳定价规则制定。

重点打造区域协同特色减碳模式。对钢铁产能集中省份增设特色指标,对资源型城市设置“吨钢碳排放年均降幅”硬性目标,试点省级钢铁行业碳预算制度,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与优势,对上下游产业进行耦合,共建低碳钢铁生态产业链。

支持行业标准约束与技术创新赋能。对行业碳管控标准进行升级,开展绿色全产业链认证,对采购低碳原料的钢铁企业给予碳配额奖励,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减碳,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

建设适配碳交易的基础能力。引导钢铁企业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体责任,全面强化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碳排放管控平台、碳排放信息披露、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建设,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推动钢铁行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碳交易和碳税两大公认减排价格机制,完善中国碳交易机制。

“以此形成国家通过碳市场与财税政策引导全局转型,地方以差异化考核推动区域特色减碳,行业以标准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深度脱碳,最终形成‘政策护航—市场驱动—技术突破’的良性循环,将碳约束转化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胡淑娥表示。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