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一座位于西南地区的钒钛产业基地内,.万吨级海绵钛扩能项目自年月启动建设,仅用个月便完成建设投产,...
一座位于西南地区的钒钛产业基地内,3.5万吨级海绵钛扩能项目自2022年4月启动建设,仅用16个月便完成建设投产,并在2024年连续6个月实现达产、连续3个月质量和技经指标全面达到设计目标,创下国内最大规模单体海绵钛工厂从建成到达产达效的最快纪录。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海绵钛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年产能6万吨的产业规模,为钛金属资源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高起点打造钛金属产业链
该项目选址于钒钛资源富集的攀西地区,占地面积391亩,配套建设了7.5万吨/年氯碱系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开发的重要布局,该基地依托全球独有的含钛高炉渣转化技术和100%采用低品位高钙镁钛精矿的生产工艺,成功开发出超软钛、小粒钛等特种产品。项目建成后,基地同步拥有真空自耗电弧炉与电子束冷床炉两条先进钛材生产线,实现从海绵钛到8米级钛锭的全流程生产能力。
攻坚克难铸就建设速度
面对18个月的紧迫工期和复杂地质条件,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在雨季施工阶段,针对30米跨度厂房吊装、地下巨石障碍等难题,通过专项施工方案、大型设备协同作业等方式突破技术瓶颈。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四方联席机制,累计解决200余项建设难题,最终提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23年8月,项目核心装置产出首块合格海绵钛,刷新同类项目建设周期纪录。
协同创新推动高效达产
项目达产过程中,技术团队攻克多项行业难题:建立钛镁循环系统动态平衡模型,优化氯化工序反应效率,将蒸馏周期缩短15%;开发新型加料控制系统,使还原炉单炉产能提升8%;通过智能监测技术实现电解槽运行稳定性提升20%。为保障新线运行,从集团内部调配488名技术骨干,开展1200小时专项培训,形成标准化操作体系。2024年6月,项目实现设计产能满负荷运行,9月单位能耗、金属回收率等6项核心指标全面达标。
目前,该基地正推进装备智能化改造和高端钛合金研发,计划构建涵盖钛板、钛型材、钛制品的全品类生产体系。通过持续优化"钛矿-海绵钛-钛材"产业链,着力打造全球产品体系最完善、技术领先的钛金属生产基地,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将于9月15-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聚势而上,破局向新,让我们以钛锆为名,共赴北京之约!,点击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