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JACS] 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磁光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内容概述近日,(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室孔祥建教授与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在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

近日,(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室孔祥建教授与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在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磁光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rong NIR-II Magneto-Optical Activity of a Chiral Sm15Cu54 Cage”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2024,DOI:10.1021/jacs.4c07346)。

手性材料的磁光效应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目前,对手性材料磁光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手性无机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范围,对近红外(NIR)磁光效应的探索仍然有限。

孔祥建教授与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在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磁光效应的研究基础(J.Am.Chem.Soc.2024,146,16389;J.Am.Chem.Soc.2023,145,22176;J.Am.Chem.Soc.2022,144,8837),设计合成了三对R/S-Ln15Cu54(Ln=Sm,Gd,和Dy)手性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结构分析表明,R/S-Ln15Cu54是目前报道的最大稀土-铜团簇,具有C3对称性的笼状分子结构。磁圆二色(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MCD)光谱在NIR-II区表现出基于f–f跃迁的强磁光响应。其中,R/S-Sm15Cu54的MCD效应的g-factor在1300-1450 nm达到5.5×10-3 T-1。这种强NIR-II磁光活性归因于强磁偶极允许的f–f跃迁和结构的螺旋手性。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迄今最大的Ln-Cu团簇,而且证明了磁偶极允许的跃迁对磁光活性的关键作用。

该工作在孔祥建教授、龙腊生教授和郑兰荪院士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博士生陈佳楠为第一作者,硕士毕业生黄凯欣、博士生程佩明、戚明强和徐寒参与了部分表征工作,同济大学段瑛滢副教授和陈佳烨博士生测试了变场MCD光谱,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161104、92161203、92361301)的资助。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