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崇阳县委书记杭莺提出“三个不能降”:GDP不能降、规模...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崇阳县委书记杭莺提出“三个不能降”:GDP不能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不能降、税收不能降。
元至10月,崇阳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3.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5.8%。崇阳工业,驶出了一条“紧中稳行、理性调整”的道路。
钒业迎来市场回暖
“市场回暖,要抢在冬去春来之时实现投产。” 12月2日,在崇阳县成飞科技公司,建设负责人王亚池介绍,项目投资8000万元,拟建4条钒氮合金生产线。目前,厂房已经完成钢构框架,主体楼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王亚池的决心源于最新市场的反应:钒产品一天一个价,五氧化二钒每吨涨至7万元,氮化钒突破10万元,甚至出现“一钒难求”的局面。
自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崇阳钒产业一降到底,谷底徘徊6年。尽管崇阳钒产业链完善、品种齐全,但受钢铁业市场行情不景气和去产能的双重影响,钒价降至冰点。
目前,钒产业低位徘徊出现抬头迹象。从长远看,随着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到位后,特种钢的需求量将会增加,钒的用量也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2014年,崇阳钒产业被纳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崇阳制订了钒产业发展规划,以绿色钒业和高新钒业为立足点,打造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争当全省钒钛“千亿产业”的排头兵,打造“中国钒谷”。
向高精产品进军,用尖端科技攻关,朝绿色、高精深加工发展。从钒氮半成品深加工到成品,再也见不到肆意堆放的废料、外溢的废水、漂浮车间上空的烟尘。崇阳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在新一轮市场角逐中,将再次占领钒产业制高点。
理性调整主动升级
12月2日,在崇阳稳健公司车间内,最新引进的国内最新工艺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据介绍,新生产线自去年投产以来,年收入增加8000万元,公司产能优化升级进入新拐点。
在制约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崇阳众多企业像稳健一样,主动理性调整,增强内生动力,改造升级工艺。
昌华公司投资2亿元改造旋窑,通过陶瓷保温、脱硝等国内领先技术,月产水泥4000多吨,产量增加1/3,吨熟料节煤25公斤;文昌公司投资千万元引进德国四色胶印机,跻身全市印刷业前列……
众望公司突出质量升级,为企业远航加码。11月初,众望麻花被成功评审认证为“三同”食品(“同线同标同质”:指出口食品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在全市20多家食品企业中仅此一家获批通过。11月8日,武汉洪山区湖北首家“三同”食品实体店亮相,“众望麻花”进入实体店专柜销售。至此,“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县经信局技术人员表示,理性调整升级,为企业效益增长注入增量,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质量效益良性运行
今年,崇阳全县工业生产比较平稳,每个月产值6亿上下,最大月差仅1.1亿元;增加值增速从3.9%起步,逐月回升至5.8%。
一方面工业生产平稳,增加值增速低开爬坡;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齐步增长,分别增长12.5%、41.9%和10.3%;亏损企业在减少、亏损面在缩小、亏损额在下降,亏损企业由13家减少至10家,亏损面由16.7%缩至12.8%收窄3.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由4283万元降至2767万元,减亏1516万元。
一连串数据背后,呈现的是产业发展轨迹的转变——
卫材纺织产业逆势上扬。卫材纺织产业在崇阳属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无原料、无市场,不种棉花不纺纱。棉纱外购,产品全部外销,凭着稳健、中健两家龙头企业强劲动力,带领高美、恒锦、嘉怡、航欣、康景、兴健等15家织布企业重返全国五大卫材产业基地。
食品加工业新品迭出。三普蜂业秉承稳健理念,开发蜂蜜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稼轩康水果哌等产品市场迅速扩大;故乡云生产的红薯汁在27届香港美食节上大放异彩,一炮打响,6家国际知名公司前来参观订货,商谈合作。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