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有人说他是夜空的繁星,别人睡了,他在工作;有人说他是黑夜的明灯,亮了路人,热了自己;也有人说他...
有人说他是夜空的繁星,别人睡了,他在工作;有人说他是黑夜的明灯,亮了路人,热了自己;也有人说他是一颗螺丝钉……他就是钒钛冶金研究所钒冶金研究室副主任,攀钢优秀共产党员,院2013年度“敬业奉献”奖获得者——鲜勇。作为钒钛冶金研究所一员新兵,三十而立,青春的轨迹正勾画他美好的人生。
激昂青春、创意非“钒”
百年川大留下了他7年的回忆,从本科到硕士,鲜勇的足迹遍布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每个角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里,他学会了对知识的包容,对社会的包容,对自己的包容。落落大方、成熟稳重、明察秋毫是同学们给他的关键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科研道路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断前进的通行证。随着科研层次的提高,学习充电的必要性对于他来说显得格外迫切,于是工作之余,正式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便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自2008年工作以来,他迅速切换角色,积极投入到工作岗位之中。实习期间,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交流,积极主动,表现优异;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比武,在攀钢集团公司第一届“青年英语演讲比赛”过程中因其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极具亲和力的现场表现斩获第一届“青年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这一番预热为他的科研征程吹响了号角。在近5年的科研工作中,鲜勇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倾翻炉铝热法冶炼钒铁综合技术研究”、“流态化制取三氧化二钒产业化技术研究”、“FeV80冶炼新工艺及装备研究”、“钒铝合金制取工艺研究”等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攀钢集团及研究院成果奖多项。同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2013年专利受理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创新团队,非同“钒”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一个新建研究室的负责人,鲜勇深谙团队创新和协作对科研团队建设及团队成员成长的重要性。作为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团队领头羊,他一如既往的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工作,带领一群青春焕发,活力无限的青年人,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院所安排的各项科研任务。在攀钢面临严峻发展形势之时,鲜勇时刻不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整个团队和企业利益拧成一根绳,积极创新,团结合作,用强悍的意志品质去攻关一个个艰苦任务,用智慧的力量去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为公司开发钒合金新品种,提高钒合金产品质量、减少钒冶金三废排放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提高钒铁质量相关技术研究”课题的主研,他与攻关团队一起于2009年9-11月只花3个月时间,迅速查找出中钒铁钒成分偏差及结晶形态不良的原因,分析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创造性的提出相关整改措施,通过工业试验,顺利地解决了中钒铁的质量问题;在2011年11月—2012年2月,针对硫酸氧钒制取工艺中干基比例难以超过97%的开发难题,明确团队分工,充分发挥各成员的学科背景和技术优势,带领团队结合火法冶金和有机化学的特点,创造性的提出硫酸氧钒的制取新工艺,解决了硫酸活化氧化钒的难题,使干基比例稳定超过98%,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钒”我所为,皆为共赢
攀钢研究院作为钒钛冶金国家队,在国内钒领域具有统治性地位,但是与国外某些钒冶金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拓宽攀钢钒产品市场,提高攀钢钒合金冶炼水平,鲜勇积极寻求对外沟通,与德国GFE、加拿大McGill大学、中科院、上海大学等国内外相关领域企业、单位和个人建立起了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前景。
作为攀钢技术代表团成员之一,他于2011年1月对德国GFE公司展开实地访问,就攀钢委托钒渣焙烧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展开探讨;另对该公司的产品种类,生产工艺及规模等作了基本了解,并在提钒工艺技术细节方面与GFE同行进行了交流,比如在精钒渣粒度控制,苏打比的精确控制,混料方式的优化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收获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目前已将收获的部分启示应用于实践当中。
2013年10月,由美国陶瓷学会(Acer S)、美国钢铁技术学会(AIST)、美国金属学会(ASM International)、加拿大冶金材料学会(METSOC)、美国矿物冶金材料学会(TMS)等5个学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美国材料科学与技术年会(MS&T 13)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会议宫举行。他受邀代表攀钢参会,并在会上交流了攀钢技术论文。参会论文《Reaction synthesis of (V.Nb)C particle reinforced iron matrix composites by in-situ powder sintering》在“烧结粉加工科学与技术”分会场进行交流。此外,还专程拜会了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的赫氏公司以及加拿大McGill大学材料学院的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的技术交流。
此外,他作为负责人与上海大学先进凝固中心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了关于钒铁的相关基础研究,包括钒铁夹杂物对结晶的影响,钒铁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测试以及浇铸过程的模拟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过热度,凝固速度,凝固开始和结束温度等基础数据的测试和收集,使攀钢成为国内掌握钒铁数据最全也最精确的企业。参与的国家“973”项目深入开展宇航级钒铝合金关键问题基础研究以及从高纯氧化钒原料制备到合金成品检测的一整套宇航级钒铝合金制备基础理论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对占领我国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产业的制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敬业、奉献! 他的人生烛台才刚刚点亮,不管未来他脚下的路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一条羊肠小道,他从未犹豫过。在他看来,科研没有回头路,只有把自己的光芒散发出来,并且借助这道光引领更多的人走向正确的道路,人生就无怨无悔。路漫漫其修远,上下求索,所至精诚,必能金石为开。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攀钢钒钛冶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