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液流电池技术突破与场景需求”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内容概述月日,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主办,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省新型储...

5月21日,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主办,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办的“液流电池技术突破与场景需求”——新型储能创新研讨沙龙系列活动在广州圆满落幕。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液流电池技术突破、市场定位及政策支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为推动液流储能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出谋划策。

邀请嘉宾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珩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源基金会

深圳市中和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香港科技大学

毅富能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嘉宾致辞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李义涛出席研讨会,代表国创中心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欢迎。李义涛联席总裁表示,本次液流储能专题沙龙是国创中心为落实工信部要求,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举办的专场活动之一。国创中心期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专家智慧,深入挖掘液流储能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系统梳理全钒、铁铬、锌溴、水系有机等各技术路线、产业链各细分环节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图片

现场研讨

液流电池定位:

差异化竞争,聚焦长时储能与高安全场景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液流电池需避开与锂电池的正面竞争,聚焦长时储能、电网调频及高安全场景。来自高校的专家指出,液流电池在工商业储能、应急电源等场景具备不可替代性,其本质安全性(无火灾风险)是核心竞争力。贵州电网科研机构代表透露,当地正探索液流电池作为煤矿长时效应急电源的可行性,以应对新能源占比激增带来的安全供电挑战。

技术瓶颈与降本路径:

电解液成本、规模化生产成关键

尽管钒液流电池技术成熟度已进入商业化初期,但成本高仍是最大掣肘。有高校学者直言,液流电池产业链成熟度仍落后于锂电池,短期内难以撼动其市场主导地位。企业代表表示,钒液流电池成本需趋近抽水蓄能,应尝试从材料、电堆设计等多维度突破,例如提升电解液利用率至80%以上。

针对降本,与会专家提出,电解液成本占比高达60%,探索“电解液租赁”模式或为破局方向。另有企业代表坦言,液流电池当前非计划停机率较高,可用率需大幅提升才能满足客户需求,规模化生产不足导致“成本难降-市场难拓”的困境亟待打破。

政策呼声:

差异化补贴与场景创新成焦点

政策支持成为讨论热点。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低碳能源中心沈毅主任表示,受到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新型储能市场未来将由政策导向下的“政策市”逐步转变为实际需求驱动的“市场市”,对于全行业而言将步入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然而,政策频出也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波动影响,导致市场产生迷茫与观望期。

多位专家呼吁,应避免“一刀切”政策,通过容量电价分档补贴、场景专属支持等手段释放技术多样性。

电网企业代表指出,液流电池成本约为锂电池的3-4倍,需通过用户侧共享储能等模式提升经济性。政策咨询机构建议,对大规模液流电池项目可争取国家专项支持,但需警惕电化学项目申报的同质化竞争。

新兴技术路线与市场突围:

硫铁电池、调频场景受关注

除钒电池外,硫铁液流电池等新路线崭露头角。与会企业代表介绍,其硫铁液流电池电解液成本较钒系显著降低,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另有企业建议,强化液流电池在低空经济、应急电源等场景的宣传,以开辟增量市场。

面对锂电池在储能市场超99%的占有率,企业正寻求差异化竞争。行业分析指出,液流电池响应时间短至百毫秒级,可满足电网高频调频需求,未来或成稳定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行业共识:

技术、政策、产业链协同破局

会议最终形成四大共识:

1.液流电池需以安全性和长寿命为核心优势错位竞争;

2.政策需提供差异化支持工具;

3.降本依赖材料革新与供应链协同;

4.调频、化工、应急电源等场景是短期突破口,长时储能为终极目标。

下一步,国创中心将汇总专家意见并报送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带动等方式,全力推动多地示范项目落地,加速商业化进程。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叠加作用下,液流电池或将在“十四五”末期迎来关键转折点。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