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百年”交汇、“...
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是在攀枝花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拼搏实干、砥砺奋进,顺利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跨入“千亿俱乐部”,人均GDP稳居全省前列,入选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百强榜。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40.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8.2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209元、19938元。
经过五年奋斗,攀枝花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面貌不断变化,为在新起点开辟发展新境界创造了良好条件。回顾过去五年,我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①着力调结构、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②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③着力抓建设、优环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④着力办实事、强保障,民生福祉稳步改善
⑤着力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⑥着力抓党建、强引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五大认识
回顾攀枝花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坚持把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做强产业、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协同发展作为重要方法。必须坚持把民生优先、造福群众作为价值追求。必须坚持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作为鲜明导向。
市委审时度势,提出要着眼构建“三个圈层”,推动攀枝花市域“内圈”、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圈”、国内国际“外圈”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强“内圈”就是要加快产业扩容和提档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扩大人口规模,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协同“中圈”就是要深化区域合作,建立互通有无、互补互促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金沙江区域经济体;融入“外圈”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深入贯彻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建好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三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一体,共同构成攀枝花未来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地理空间。
三大战略
1、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攀枝花因资源而建、因工业而兴,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挖掘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延链条、强特色、育增量、扩总量,拓展新赛道,激活新引擎,撬动大产业,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城市。(二)构建阳光康养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三)大力发展增量产业,培育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四)加快现代服务业战略布局,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五)建好产业承载平台,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2、实施精明增长战略,聚焦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以精明增长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发展,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由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统筹新区拓展和老城更新,科学前瞻规划,分期滚动开发,用足存量空间,完善功能配套,平衡投入产出,实现城市集约紧凑高效运营,推动内外交通和城市品质“两大改观”,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推动内外交通根本性改观。
(二)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改观。
(三)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
(四)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
(五)打造区域时尚消费中心。
3、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正确选择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统筹实施“三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友好生态环境城市,更高水平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
(一)实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工程。
(二)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工程。
(三)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五大重点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中国晚熟芒果产业城和区域农业“一品牌两中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振兴新样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三)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动力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业引进培育、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改革纵深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对外开放。
(一)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三)紧密协同“中圈”共享发展。
(四)主动融入“外圈”开放发展。
3、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情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二)办好民生实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现代城市文明。
4、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安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三)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样板。(四)保持社会安全稳定。
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团结凝聚起强大合力。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二)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三)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四)狠抓正风肃纪反腐。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历次全会精神,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对攀枝花的定位要求,聚焦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构建“三个圈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
具体目标
——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精神风貌更加振奋,作风素质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城一市一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圈”毗邻县(市)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高,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6年市域城镇人口达到100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资源要素有效聚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6年总量达到1700亿元以上。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的绿色场景典范。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
——社会治理实现长足进步。全面依法治市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对攀枝花的定位要求,全力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重塑经济地理空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