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曾经,作为鞍钢集团旗下铁矿石等资源的上市平台,*ST钒钛()备受期待,期盼更多的资源注入上市公司...
曾经,作为鞍钢集团旗下铁矿石等资源的上市平台,*ST钒钛(000629)备受期待,期盼更多的资源注入上市公司之中。
在宏观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之下,*ST钒钛不仅原有的资产注入计划无奈搁浅,而为了摆脱亏损困境,该公司开启B计划“断臂求生”。
针对此情况,*ST钒钛董事长张大德接受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专访表示,上市公司将在剥离铁矿石采选业务后,困扰多年的同业竞争问题将顺势解决,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钒钛业务。
终止注入转剥离铁矿
今年8月底,一则公告将沉寂许久的*ST钒钛重新拉回投资者视野,这将决定该公司未来数年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变革。
据公告称,*ST钒钛2012年筹划的募资120亿元以收购其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下属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和齐大山选矿厂整体资产和业务计划,宣告终止。
时隔数年后,不仅既定的资产注入计划落空,就连当年置换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也要一同返还“旧主”。与此同时,*ST钒钛还披露重大资产出售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攀钢集团和实控人控股企业鞍钢矿业出售攀钢矿业100%股权、攀港公司70%股权、海绵钛项目以及鞍千矿业100%股权、鞍钢香港100%股权、鞍澳公司100%股权,上述标的资产预估值合计为89.41亿元。
面对上述资产的重大调整,张大德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早在2011年,*ST钒钛实施重大资产置换时,鞍钢集团就曾作出承诺,将尽最大努力逐步促使鞍钢集团现有的铁矿石采选业务达到上市条件,除政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外,在此次重组完成后五年内将其注入*ST钒钛,这就是大家所称的“五年注资承诺”,该承诺今年年底就到期了。
张大德指出,鞍钢集团这个承诺的核心是解决铁矿石采选的同业竞争问题,为妥善解决该问题,鞍钢集团一直积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2012年,筹划的定增收购齐大山铁矿及选矿厂整体资产和业务,就是鞍钢集团履行注资承诺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作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过渡方案,鞍钢集团与*ST钒钛签署了《托管协议》,将鞍钢集团现有的铁矿石采选业务交由*ST钒钛进行托管,直至不存在同业竞争为止。
“保壳”势在必行
如今,在历时数年的等待之后,投资者却并未等来当初鞍钢集团承诺的兑现,反而还要将前些年重组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情形,普通中小投资者自然难以理解,“发夹弯”是否转得太大?
对此,张大德认为,投资者的担忧和疑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方案与当初既定承诺反差很大。实际上,从2015年初开始,*ST钒钛与鞍钢集团围绕如何履行“五年注资承诺”和维护*ST钒钛上市地位作了大量研究。同年,*ST钒钛也曾筹划过将海外卡拉拉的相关资产出售给鞍钢矿业,但由于双方在交易价格上未能达成一致而被迫终止。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2014年~2015年*ST钒钛连续亏损,累积亏损金额高达近60亿元,且2016年上半年继续亏损8亿元。
需要关注的现实是,近年来由于国际矿价遭遇断崖式下跌,*ST钒钛和鞍钢的矿山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这是*ST钒钛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主要原因。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