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根据钢筋在地震载荷下的失效模式,钢筋的抗震性能是以高应变低周疲劳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包括应变时效敏...
根据钢筋在地震载荷下的失效模式,钢筋的抗震性能是以高应变低周疲劳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包括应变时效敏感性、低温脆性、可焊性、强度与塑性的配合。钢筋抗震性能测试结果说明,钒微合金化与余热处理钢筋均能满足GB 1499.2—2007中对抗震钢筋的性能要求。但根据以高应变低周疲劳为核心的抗震性能指标体系,钒微合金化钢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余热处理钢筋,特别是应变时效敏感性、韧脆转变温度和循环韧度等方面。
在我国开发具有高抗震性能的钢筋,对于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钢筋在地震载荷下的失效模式为高应变低周疲劳。钢筋的抗震性能应是以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应变时效敏感性、低温脆性、可焊性和强度与塑性的配合。
试验所用的钒微合金化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均满足GB 1499.2—2007中对抗震钢筋的性能要求,钒微合金化钢筋的最大力总延长率高于余热处理钢筋,但强屈比低于余热处理钢筋。
从以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为核心的抗震性能指标体系来看,试验所用的余热处理钢筋的抗震性能不如钒微合金化钢筋,特别是在应变时效敏感性、循环韧度和韧脆转变温度等方面差距较大。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