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山城初夏,万物舒展,草木芬芳,鸟鸣悠扬。 在矿山采场,一台台洒水车为山路洗去尘土,一群群鸟儿在天...
山城初夏,万物舒展,草木芬芳,鸟鸣悠扬。
在矿山采场,一台台洒水车为山路洗去尘土,一群群鸟儿在天空中盘旋飞翔;在厂区,一辆辆电动重卡载着大宗物料有序行进,一个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从曾经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到2024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达到339天,优良率93.1%,以钢铁而闻名的本溪市,空气质量位列辽宁省前茅,本钢对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正在逐渐具象化。
“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工作,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
逐“绿”求变,布局发展方向
2016年4月22日,100多个国家齐聚联合国,见证了全球性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的签署。同年9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一场关乎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更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变革迎面而来——钢铁行业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势在必行。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本钢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企业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发展现状多角度统筹考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资源、能源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流程优化、能效提升和工艺突破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产品、产业链协同为保障,落实鞍钢集团低碳规划和低碳冶金路线图指导意见。明确了系统能效提升、能源结构变革、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碳汇的绿色低碳发展六大路径。着力构建“6+N+3”推进体系(即六大路径,N项重点任务及项目,管理体系支撑、人才体系支撑、系统平台支撑“三大支撑”),逐步推进源头减碳、过程控碳、尾端固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2023年,本钢完成双碳管理体系建立,明确双碳推进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本钢董事长和总经理任组长的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同年,板材公司首批发布热镀锌IF钢、冷轧钢板及钢带、热轧酸洗钢带三项EPD报告。
2024年,板材公司碳数据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北营公司发布盘条产品的EPD报告,矿业公司发布球团矿、铁精矿产品的EPD报告。同时,本钢发挥冶炼设施、工艺结构、能源结构及材料技术协同优势,创新电炉转炉联合冶金技术路径,深度挖掘低碳排放产品市场潜力,实现低碳排放产品碳足迹对比长流程产品降低30%以上。
今年3月,《本钢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1.0版)》制定下发,再次强化双碳顶层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碳排放控制要素,加快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向“绿”而行,推动低碳进程
优质废钢被电炉熔化成钢水,兑入从高炉运输到电炉的50%铁水后,进入转炉冶炼,最后进行轧制,成为一卷卷冷轧热镀锌板低碳汽车钢。经测算,通过“电炉+转炉”路径生产出的汽车钢,可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已成为首批通过宝马集团认证的“绿钢”产品。
走进北方恒达产业园,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宛如一片“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该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恒达公司厂房屋面和闲置土地,采用BOO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年均发电980万kWh,全运营周期25年,可发电2.45亿kWh。
从矿业南芬选矿厂输出的铁精矿粉途径南芬区、桥北工业园区,到达板材厂区,全程实现管道输送绿色运输;在北营公司,工作人员对首次进厂的大宗物料和产品车辆进行信息采集,并根据业务需求对车辆排放阶段进行初审……一个个清洁运输项目的实施应用,为企业降本增效、改善厂容环境、优化区域空气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与城市的共融共生。
在本钢,绿色低碳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主题。
竞逐极致能效,提升能源效率——
今年以来,本钢围绕2025年能源工作重点,深度应用一体化“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外购水电费”管理模块,将工序能耗指标细化分解到各能源介质单位,并制定下发《2025年本钢极致能效达标验收公示推进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考核指标。此外,认真梳理在用高耗能机电设备,近3年淘汰4814台高耗能机电设备。
绿色低碳先行,推进超低排改造——
CCPP发电项目满负荷投入运行,实施焦炉、转炉大型化改造,北营能源总厂135MW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按期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近年来,本钢以史无前例的改造力度和“加速度”推进超低排放项目建设。
从2021年到2025年,本钢环保项目投入较前5年增长近5倍,实施超低排改造项目252项,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分别降低33%、23%、10.5%。
加快科技创新,探索实践路径——
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本钢紧盯行业发展前景,着眼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大力开发具有低碳、高技术、高附加值特性的“一低两高”产品。伴随着低排放汽车钢、超高强度带钢、低碳轴承钢、低碳线材钢等产品的面世,不仅拓宽了企业产品发展路径,而且为建筑、交通等下游领域用户提供了节能降碳新助力。
应用再生能源,加快追“光”逐“风”步伐——
为实现从高碳向低碳转型,本钢积极拥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能源结构向“绿电+储能”新型能源结构升级。目前,板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板材特钢事业部厂房等场地建设光伏电站,整体装机容量17.39MW,平均每年可提供“绿电”约1700万kWh,节约标煤约208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32吨。北营公司厂区屋面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计划6月份建成投产,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600kWh。本钢风电项目已完成测风工作,预计10月份开工建设,整体装机容量75MW,年发电量13200万kWh。
同时,本钢持续提升外购绿电(风电、光伏电量)比例,2025年,外购绿电预计占外购电量的29%,企业发展“含绿量”越来越浓。
筑“绿”成景,描绘生态画卷
用绿色发展“丹青”绘就美丽钢企“画卷”,让“本钢蓝”守护“生态绿”。
一直以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顺应“双碳”目标新要求,本钢积极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全力打造“碧水蓝天”花园式工厂,制定了以“绿化、美化、景观化、人性化”为原则,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以“与技改项目结合,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与企业文化宣传结合,与精益管理结合,与其他活动结合,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六结合”花园式工厂创建规划。
为建设一个既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气息,又能够实现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现代化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本钢由上至下,全面推动,设定阶段性目标,倒排工期节点,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聪明才智,完成了一项项环境改善工作,厂区景色焕然一新。
在板材厂区,中心广场上紫铜色的产业工人浮雕熠熠生辉,厂区内的“一桥飞架”高炉皮带通廊、“功勋车床”“时光飞轮”等工业景点,一改人们心中对钢铁企业烟囱林立、灰尘漫天的陈旧印象。
清澈的细河水静静地从北营厂区流淌而过,成群的苍鹭在此安家,观景台、小花园等一个个精心改造的微景观,不禁令人感叹“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从陈列着不同年代牙轮钻机的矿机公园,到展现矿山工人精神的浮雕文化广场,再到能俯瞰仍在开采中的露天铁矿全景的采场观景台,矿业南芬露天矿打造的全长3.1公里游览路线,被职工命名为“纪元路”,展现了矿山发展的历史和深厚内涵。
据统计,花园式工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板材厂区绿化覆盖率达23%,北营厂区绿化覆盖率达19.7%,矿业公司各矿山区域复垦绿化面积累计4000余亩,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此外,板材公司、北营公司、矿业公司及多元子企业还大力开展职工浴池、读书室、党员活动室、班组休息室等改建工作,并为职工建设电动车充电站,搭建自行车棚,以文明与绿化的和谐交融,展现企业的生机与魅力。
截至目前,本钢所属的板材公司、北营公司、矿业公司均已正式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辽宁省工业旅游的空白,初步形成了以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为主线的钢铁工业旅游线路。
今天的本钢,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幅“大山大绿、大密大疏”的美丽图景正在徐徐展现,从关注环境治理到推动产业节约集约,再到绿色低碳发展,本钢不断拓宽转型升级路径,以实际行动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全力擦亮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