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倏忽之间,已经到了月下旬。随着淡季的深入及产能的严重过剩,各大产区时不时传来停窑减产的消息。据《...
倏忽之间,已经到了7月下旬。随着淡季的深入及产能的严重过剩,各大产区时不时传来停窑减产的消息。据《陶瓷信息》统计,早在今年4月初,全国现有的2480多条陶瓷砖(瓦)生产线中,开窑率达到75%左右——除了广东,其它产区开窑率基本都在80%、90%以上,高于2022年同期。
但到了7月份,受市场和销售压力影响,各大产区停窑的生产线至少超过200条,部分未停窑的生产线也有不同程度的压缩产量和减产。但另一方面,行业也不时传来新线动工、点火、投产的消息,为本就低迷的行业带来阵阵利好消息。
一边是超200条线停窑
一边是新线不断点火、投产
据《陶瓷信息》实地了解和综合供应商的数据,截止到7月中旬全国陶瓷砖(瓦)生产线开窑率降至60%左右,自6、7月份以来,几乎各大产区都有生产线停窑减产——保守统计两个月间全国停窑生产线至少超过200条,其中部分生产线短暂停窑后,又重新开启,处于开开停停状态。
细分产区来看,广东产区在5月份天然气价降低后开窑率达到最高,但到了6、7月份,不少厂家刚刚开窑一两个月,又面临再次停窑的窘境。有供应商表示,当前广东产区开窑率又降至50%以内。
开窑率一直较高的江西产区,在全省300多条建陶生产线中,年中停窑的数量在20~30条左右(部分为西瓦生产线),其中泛高安产区超过10条。在山东产区,也有10条左右的生产线停窑……
一直以来,行业对生产线的年中停窑带有先天性偏见,而停窑也会引来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各方群体的反应。但陶瓷行业发展到今天,淡季适度的停窑减产,有利于缓解企业的销售压力和减轻行业无底线的“内卷”,对行业、对企业都大有益处。
从市场供应端来看,全国陶瓷砖年产能高达125.6亿平方米,而实际年产量仅有70多亿平方米,年需求量则更低,注定了大量落后的生产线长期无法开窑及年中一部分生产线会面临停窑减产。这是由行业下行期,尖锐的供需矛盾决定的。
同样的淡季,一边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与停窑减产,但另一边却是不断有新线点火投产。比如近期,7月16日湖北鑫创新陶瓷点火一条新线,同一天安徽庆松陶瓷亦点火投产。
而据《陶瓷信息》了解,接下来一直到8月底、9月份江西产区还有瑞阳、奥巴玛、罗斯福等陶企技改后的新线点火投产,华硕集团广东恩平基地确保9月底所有生产线全部投产……此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湖北、山东、甘肃、新疆等产区均有技改后的新线有点火投产计划。
根据公开信息,这样的新线至少有十几条。虽然生产线并不多,但是单线产能普遍都是4万㎡、5万㎡、7.5万㎡的大线,一条线抵过去的2~4条线。要是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新增产能,相当于有30~60条生产线点火。
新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那些老旧生产线怎么办?
为什么困境之中还有企业在逆势扩张,不断有新线投入生产?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好卖,没有库存压力吗?很大概率上并不是。
除个别中小企业外,绝大部分大中型陶企当前都面临着销售不畅、库存爆仓、减产停窑的巨大压力。而之所以在“超200条生产线停窑”的困境中仍有新线上马和投产,而是这些经过技改和新建成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也可以理解为新旧产能的置换,用更先进的生产线替代老旧的生产线。
近两年,瓷砖市场最亮眼的产品无疑是750×1500mm和陶瓷中板,市场需求大,增长速度快。许多企业以往的生产线转产此规格并没有优势,不得不通过技改提升效率,更有企业干脆停掉瓷片生产线,新建最适合生产750×1500mm规格的生产线,由此导致该规格生产线爆增,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快速跳水。
过往,陶企跑马圈地、扩建新生产线的内因是由销售驱动的,企业产能不足,排产紧张,只能通过新建生产线来解决。而近两年,许多新生产线的技改和建设则是由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驱动的。
陶瓷装备领域,几乎每年都有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诞生,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持的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成本更低,更绿色环保,因此其产品更具竞争力。
行业艰难,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运营。但是,通过强化管理、减费降本的方式来提质增效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许多生产线,即便管理水平再高、产能潜力拉到最大,但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持的新生产线面前,仍然不堪一击。
企业付出了很多,几乎拧出了干毛巾里的每一滴水,但面对新技术加持的全新生产线,或者其它产区同水平的生产线,竟然毫无优势可言。因此,选择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新建、扩建生产线就成了不少企业在困境中内卷的必然选择。
推陈出新,拆旧建新,这是产业升级不变的规律。2023年年中的陶瓷行业,虽然大量生产线停窑减产,但仍旧有新的生产线不断开工、点火并投入生产。
这,或许就是生生不息的薪火相传。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将于9月15-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聚势而上,破局向新,让我们以钛锆为名,共赴北京之约!,点击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