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这既...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这既是“集结号”,也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贵阳贵安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核心驱动城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厚植生态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进降碳。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理解和把握“双碳”的内在联系、目标要求,作了深刻解读和系统阐释,是做好“双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更高站位推进降碳。”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要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必须努力推动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立足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瞄准国内需求和全球市场,开发出更多的生态产品。必须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改造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必须坚持“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用好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让碳储量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全民中加强科普宣传,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施减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减污的目的是从源头上进行整治,防止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决治理水污染,以乌江流域污染整治为重点,切实加强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治理、精准治理,全面推动贵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必须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对工业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改造提升企业因生产需要的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继续加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必须坚决治理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从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着手,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在农业生产中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必须坚决治理固体废物污染,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对磷石膏、脱硫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酒糟等大宗固体废物,努力做到严格控制增量、逐年消减存量。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扩绿提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更实举措扩绿提质”,贵州在大生态战略行动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低效林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城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已成为绿色贵州的“金字招牌”,同时也必将为贵州碳交易带来丰富的经济价值。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切嘱托,以创建促保护,严格对照《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国家公园监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等国家标准,扎实推进梵净山、大苗山创建国家公园。在武陵山脉、苗岭山脉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各类型各级别的自然保护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广红枫湖、草海、南明河生态治理经验模式,加快推动环湖、环河生态保护修护和环城林带建设,让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现还碧水于民、还生态于民。大力提升森林富含的经济价值,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先行试验。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更深层次先行试验。”自2001年以来,贵阳从把“环境立市”作为发展战略到确立“生态立市”的战略决策,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绿色屏障建设制度、促进绿色发展制度、生态脱贫制度、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制度、生态旅游发展制度、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好、推广好,加快构建具有贵阳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努力在生态建设上提供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等无形产品,培育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有形产品。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横向和纵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情况,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进行分析预判、及时制止,避免出现生态环境事件。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贵阳贵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的韧劲和干劲,久久为功、精准发力、善作善成,定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奋力当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