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秀山锰污染综合整治成果吸引贵州、湖南毗邻地区来秀共享锰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相关经验,道出了一座&l...
秀山锰污染综合整治成果吸引贵州、湖南毗邻地区来秀共享锰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相关经验,道出了一座“锰都”的蜕变。
近年来,秀山有序推进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梅江河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
最近,对外开放不久的凤凰新城公园成为当地人打卡的热门。蓝天白云下梅江河两岸杨柳依依,水中鱼翔浅底,描绘出秀山生态底色。
当地老百姓用“抬头能否见蓝天,低头能否见碧水”来直接检验生态环境质量。
秀山空气质量如何?天蓝否?山水河流清澈否?城市水质怎么样?
行走在秀山滨河公园,无需言语,感官之上,这些问题都能找到肯定答案。
沿着滨江公园晨跑的人们,停下脚步愿意多来几次深呼吸;迎着夕阳奔跑的孩童,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留下欢声笑语……
“在有序推进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工作的这些年,秀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秀山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波介绍。
2021年,秀山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优良率97%,同比增加3天,创历史最佳纪录;县域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梅江河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称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锰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渝湘黔交界处锰矿资源富集,过去被喻为“锰三角”。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形势下,因锰而兴的许多城市紧急踩下“刹车”。
用绿色着墨发展底色,处于其中一角的秀山全面有序推进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工作,推进锰污染综合整治,而老山沟就是秀山针对锰污染进行深度治理的典型。
“这里曾是秀山矿山井口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沿着主干道两边,以前这里全是工棚和厂房,现在全种上了植被。”当地老百姓感叹。山还是那座山,却早已换了容颜。
7月的老山沟,被成片的凤仙花簇拥着。绿树红花间,新栽的林木在夏日的蒸腾里不断向山向上,让矿山疮疤得到治愈,新“皮肤”让人赏心悦目。
得益于秀山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展开的技术合作,由该院牵头编制的《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如一本“宝典”,在技术加持下开展锰渣场水文地质勘察,形成一张可清晰反映每一个渣场地下水来源、通道及分布情况的图表,开展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摸清涉锰环境污染状况,实现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有效治污。
“有了统一行动指南,秀山锰污染治理就有了更高的标准,治理效果与效率大大得到提升。”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土壤和固体科丁涛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秀山全县29家锰矿开采企业、19家电解锰企业全面淘汰退出,201个矿山井口全部封闭,23个锰渣场深度治理有序推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主旋律下,要彻底撕掉“锰都”标签,还要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上谋求新赛道。
一则数据足以说明,在淘汰落后产能后,秀山经济形势反而获得长足发展。
2021年,秀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亿元,同比增长8.0%,总量、增速均位列渝东南之首,并连续三年进入西部百强县。
“这是因为,在推进退和治的同时强调转的质量,也就是转型发展。”周波介绍。尤其在工业经济突破方面,秀山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主要突出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围绕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加工、生物制药、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而现代物流、商业贸易、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更撑起秀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按照绿色发展强转型要求,秀山将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设立锰行业转型发展扶持风险补偿基金,采取融资、债券等方式发挥杠杆放大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在土地、税收、金融、投资、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退出企业最大优惠。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锰行业落后产能腾退后的空间,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商业贸易、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