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紧扣“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紧扣“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战略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点”、延伸产业链条为“线”、深化产业布局为“面”,全力优化结构、主攻重点、释放存量、拓展增量、做大总量,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点”上发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三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更是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期。当前,大龙开发区各重大项目纷纷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工期、赶进度,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牢基础。
步入贵州为方能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h钠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工人们战高温、保进度,全力以赴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
“项目开工以来,开发区包保联系领导和部门实时跟踪对接项目需求,帮助我们及时解决施工用电、用水等各方面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检测中心、研发楼、倒班房的主体封顶,电芯钢结构生产厂房已于8月中旬开始立柱,现已安装钢材1000余吨。”秦杨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工人、材料、机械等投入,加快电芯厂房主体施工,力争11月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试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1GWh高性能储能钠离子电池生产线1条,以及生产厂房、办公楼、检验中心等5栋建筑。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今年以来,开发区紧扣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头号工程”,严格落实“5+3”工作机制,重点推进贵州大龙年产25万吨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博邦山河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项目、中伟循环镍金属精炼项目等10个重大项目提速提效,计划总投资87.1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超300亿元。
“我们不断完善水、电、路、讯、蒸汽等基础配套,及时指导企业申报项目资金,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到建成投产全链条加速,助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黄波表示。
“线”上延伸“链”式发展激活集群效应
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风口”下,大龙开发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深化构建“龙头企业领航、骨干企业驱动、上下游企业互补”的产业发展生态,现已初步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领跑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在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窑炉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将来自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与碳酸锂混合烧制成锰酸锂,成品将发往湖南、江西、广东等地。
“今年1-7月,公司累计生产锰酸锂产品7100余吨,完成产值1.65亿元,依托园区合作企业的稳定供料,我们3条生产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该公司总经理路杰介绍道,“公司90%的四氧化三锰原料都来自汇成新材料,通过这种‘半小时供应链’模式,每吨原料能节约物流成本200元,一年下来可节省费用200万元。”
据悉,自2017年6月落户大龙,百思特便与园区红星锰业、能矿锰业、汇成新材料等企业达成合作,就近采购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碳酸锂等原材料,构建起“半小时原料供应圈”,形成“原料—成品”闭环产业链。
如今,在政策、资源、改革等红利叠加下,开发区产业链正加速释放“聚变”效应:中伟股份、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百思特、嘉尚新能源等优强企业相互联结,形成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研发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新材料循环产业链,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此外,开发区还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招引和培育出一条以东亿电气、弘邦电子、联航陶瓷、金亿电子、金轮实业等企业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闭合式打火机产业链。
产业“链式”发展不仅让上下游企业联系得更加紧密,还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尚丰塑业生产的水泥袋、吨袋等编织产品当天即可送达红星锰业、凯金新能源等园区企业;卓颖包装生产的瓦楞纸箱、彩盒等获得中伟股份、东亿电气、弘邦电子等10余家企业的青睐;华电大龙分公司每天向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12家企业输送蒸汽1800吨以上……得益于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今年1-7月,开发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47亿元,同比增长11.72%。
“面”上突破多维布局构建崭新格局
首位主抓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加速推进“一区多园”建设。今年以来,大龙开发区紧扣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一核两区”重要一极和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一核五区”承载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抢抓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和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重点围绕储能电池、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谋划培育,不遗余力做牢工业基础、做大工业版图、做强工业经济,构建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主导、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开发区正在对接的拟招项目18个,总投资90亿元,涵盖正极材料、隔膜等关键领域。
立足区域“破壁”聚力,深化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自2020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按照“优化空间布局‘一张网’、下好区域联动‘一盘棋’”发展思路,联合编制《玉屏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0)》,携手搭建玉屏·大龙开发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暨“园区协商”跨地协商平台,整合两地产业、土地、电力、交通路网、物流仓储等资源,推动远景规划协同、招商引资互商、产业发展互补、社会民生共建和合作成果共享,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通过跨地协商平台,累计带动新签约项目18个,签约资金达46.6亿元。如今,按照“大集群+小集群”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大龙、玉屏已初步形成“锂电材料—配套服务—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中伟股份、能矿锰业等“链主”企业主导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玉屏创联包装为其提供包装产品,晶立新材料则回收其废旧塑料用于生产颗粒,形成闭环生态。产业协作“朋友圈”正在向万山经开区、湖南省新晃县拓展。
接下来,开发区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红领经开·益企黔行”党建品牌和“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大龙”营商品牌建设成效,加力推动工业发展速度再提高、规模再扩大、占比再凸显、质效再提升,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