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抓项目、抓...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招商、抓大招商,把产业发展落到具体项目上。
2024年,大龙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工作,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重点企业稳产增产,有力有效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工业“顶梁柱”作用日益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2024年1至11月,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2.09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6.92亿元。
坚持主攻工业大抓招商引资扩增量
近期召开的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指出,要全面掀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创新方式开展招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推动已招引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扩量增产。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回顾2024年,大龙开发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头号任务和“一把手”工程,以“招什么”“怎么招”“谁去招”为招商引资着力点发力点,制定印发《大龙开发区2024年度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新型功能材料、循环环保、扩能扩产、资产盘活“四大”招商专班,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压紧压实部门单位招商引资责任,选优配强招商引资队伍,形成领导带头招商、部门协同招商、人人比招商的“全员大招商”工作格局,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推进年工作成果,全力以赴打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组合拳”,奋力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同时,紧扣大龙开发区作为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一核两区”产业布局重要一极和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一核五区”产业空间布局核心承载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地域资源优势,积极抢抓产业发展风口机遇、政策机遇,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图,重点围绕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隔膜、电解液配套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正极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循环产业链,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2024年,大龙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先后赴福建、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外出招商考察10余次,实地走访企业30余家,接待客商2000余人次,驻粤招商分队面向深圳、广州、东莞、韶关等地拜访企业81家,达成投资意向合作10家。成功引进广东凯金磨粉造粒项目、诚一科技年综合利用废SCR脱硝催化剂20000吨及生产SCR脱硝催化剂3000立方米项目等优质项目5个,签约资金11.23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1.56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深化‘项目为王’的理念,突出规划引领招项目,注重集群集约布项目,坚持一盯到底推项目,积极整合部门资源,精简优化办事流程,精细化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以高水平产业发展、高质量项目建设、高效能招商引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在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中建新功,为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开发区招商引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产业发展大抓项目建设拓总量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走进贵州大龙年产20GWH钠电池电芯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现场看见,项目相关负责人围站在一起进行交流,为项目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该项目由贵州为方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投资,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291亩,总建筑面积88770平方米,拟建设定制化电芯厂房1栋,办公楼、研发楼各一栋,立体创库2栋,以及其他园区生产附属设施。项目一期共建设4GWH钠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力争今年5月完成厂房主体建设,下半年实现竣工投产。”该项目现场负责人秦杨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抢抓施工利好天气,紧密衔接各项施工工序,持续加强各类要素保障,确保早日竣工交付、投产达产。”
同样,位于北部工业园区的贵州大龙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现场,工人正在对厂房内地面进行喷涂作业。
据悉,该项目由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控股,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用地400亩,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年产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1万吨钴酸锂正极材料和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待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年后,设备便能进场,下半年便可投产。”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秀生介绍道,“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安全性高、寿命超长、能量密度好、性能稳定的特点,产量的60%至70%将用于满足总公司内部需要,余下30%至40%会就近投放中伟股份等园区企业,不仅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还畅通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循环。”
如今的大龙开发区,贵州大龙年产20GWH钠电池电芯生产线建设项目、广东嘉尚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红星电子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星茂新材料年产5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为新一轮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大龙开发区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发展的强劲引擎,大力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红领经开·益企黔行”园区党建品牌建设,落实落细“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四包四保”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及时高效解决签约项目在征地拆迁、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倾力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大龙”营商环境“金招牌”,全力营造安商、亲商、敬商、重商的浓厚氛围,助推项目快速稳步建成投产、企业安全有序壮大发展。
紧扣绿色发展控本降碳减污提质量
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抓好新型功能材料等主导产业,抓好招商营商和主体培育,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坚持大小齐抓扩规模、新旧并重优结构、统筹协作补短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生态工业。
2024年,大龙开发区持续深化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绿色工厂”市场主体,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运用,有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持续深化“无废园区”建设,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位于北部工业园区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生产、销售于一体,专注于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3月,汇成新材料自主设计建设的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正式投产,通过此生产线,一块块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工序后,最终提取出镍、钴、锰、锌等金属,再采用生产工艺制作成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锂电材料,而提取后的废渣则运往水泥厂,形成产业闭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汇成新材料依托锰渣循环利用生产线,每天可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生产过程中原料成本降低约22%、用电消耗降低90%、耗水量降低50%,还牵头制定了行业标准《电池用硫酸锰》,参与制定行业标准《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生产出的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球形锰酸锂及铟系缓蚀剂等产品产量稳居行业前列,并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优美科、LG新能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步入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熟练操控机械进行拆解、溶解、分离等工序,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我们通过特定工序,去除废旧锂电池中的无关金属,保留下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再通过调配占比,又可以作为锂电池前端工序的主要生产原料,实现废料循环使用。”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琦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无机除杂工艺”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时说道。
据悉,红星电子是一家专注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废旧动力锂电池及废料的回收储存、拆卸拆解和再生利用,以及含镍钴锰锌锂材料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始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深耕锂电池材料再生利用研究和产业化,着力构建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生态链,不断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闭环,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如今,企业年均处理废旧锂电池1.5万吨,镍钴锰回收率达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95%以上。
如今的大龙开发区,在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凯金新能源、嘉尚新能源、红星电子、贵州能矿、百思特、重力科技、星茂新材料等优质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日益完善,实现粉煤灰、锰渣及废旧锂电池材料等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有效推动企业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
2024年10月,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公告,公示了9个“无废园区”全国典型案例,大龙开发区以“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无废园区模式作为贵州省唯一入选该名录。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远景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下步,大龙开发区将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抓住一切有力时机,利用一切有力条件,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大力推进产业大招商、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配套大完善、工业大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稳健跃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