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八月的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净化车间,机器轰鸣不停、运转有序,工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压滤、分离等工...
八月的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净化车间,机器轰鸣不停、运转有序,工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压滤、分离等工序,尽显繁忙生产态势。作为大龙开发区深耕锰产业的企业,其业务聚焦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电解金属锰等锰精深加工与新能源材料开发,辅以矿产品、化工产品开发;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通过智能网络打通生产环节,实现高效协同。
2024年,能矿锰业启动智慧工厂建设,新增、迭代96块数字化仪表,实施“水、风、汽、电”能源数据采集、建模与仿真,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数字工厂1.0版本初具规模。
经华为云专家团队诊断,其智能制造成熟度(CMMM)达到二级规范级。据悉,达到二级规范级,标志着企业已取得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完成核心装备和业务的改造规范,实现单一业务数据共享。
数字化升级结硕果。核心产品电解二氧化锰质量持续提升,生产工艺管控不断强化,车间管理可视化、透明化程度显著提高。槽温、槽压在线监测缩短关键技术参数检测时间,既提升产品精度,还增强电解工艺的稳定性与可控性。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车间生产管理电子化、工况可视化、过程追溯化,支撑产品多品种生产、高收率保障、低库存运营。
“只要动动手机,生产数据就能清晰呈现,且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管理决策时间大幅缩短,企业营运效率显著提升。”能矿锰业总经理助理张维礼道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深刻改变。
在能矿锰业厂区,数字化的价值不只是0和1交替的代码,不止于生产与管理的优化,更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以往生产线的温度、压力检测依赖人工,偶有烫伤、灼伤事故发生。如今数字化监测减少人工参与,前置实时监测有效预防安全事故,让生产更加安全、经济。
数字工厂1.0只是能矿锰业叩开数字化大门的第一步。该公司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向着2.0、3.0时代稳步迈进,坚定走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放眼开发区,红星锰业、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百思特等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能与品质,数字化建设已悄然在企业生产线上扎根。在数字流的高效传输中,开发区企业“追高逐新”的数字化建设精彩纷呈,未来,数字化的触角将延伸得更广,将不断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的活力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