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能源电池材料是动力来源的关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增长。从手机...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能源电池材料是动力来源的关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增长。从手机电池到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电池材料无处不在。而大龙开发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效应,在这场产业竞速中脱颖而出,已然在全国新能源材料市场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
大龙开发区深耕新能源产业已有三十余年,现已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发展格局,孕育出红星发展大龙锰业、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中科星城、贵州凯金等30家亿元以上关联企业。2024年,产业集群产值超200亿元,进一步凸显了开发区在省、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中的核心力量。
龙头企业引领纵向发展产业链
谈及开发区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是绕不开的“奠基者”。
这家2002年落户的企业,不仅是铜仁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贵州省千企改造“双百工程”的龙头企业。
今年初,公司依托现有年产4万吨电解二氧化锰和6000吨碳酸锂生产线,规划建设5000吨/年高端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项目,现环评已获批并公示——这不仅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一步,更是企业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不断突破、持续创新的有力证明。
目前,产品已进入日本松下、韩国三星、韩国GS及LG,国内南孚电池、超威电池、厦门钨业等知名企业供应链,行业影响力不断攀升。
如果说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是基石,2014年落户园区的中伟股份则是推动产业跨越的“引擎”。作为占据开发区百亿产值半壁江山的龙头,中伟股份以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产能规划,引领园区产业迈向新高度,带动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
中伟股份深耕锰系精深加工、钠系纵深拓展、综合回收利用三大赛道,产品覆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品类。目前,以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为代表的企业,已构建起领跑行业的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体系:三元前驱体产能15万吨、占全球市场27%;高纯硫酸锰产能13万吨、占全国市场50%;锰酸锂产能7万吨、占全国市场15%;负极用石墨产能24.5万吨、占全国市场15%。
多元化布局横向构建生态圈
随着新能源电池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产业正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大龙开发区顺势而为,通过狠抓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集正极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循环产业链,构建起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产品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体系。
作为一家深耕锰系电池正极材料制造企业,汇成新材料磷酸锰铁锂锰基材料实现规模化投产,带动以锰为基础原料的电池用硫酸锰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3月,“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的生产线”在这里落地,如今可日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产出锰金属量约20吨和镍钴金属量1吨。依托“原锰矿--工业硫酸锰--电池用硫酸锰--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高端锰酸锂”产业链,结合锰渣综合利用技术,汇成已构建起具有公司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走进贵州嘉尚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批批锰酸锂正极材料接连下线。
今年3月,贵州嘉尚与汇成新材料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园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原材料“园内直购”,为生产注入强劲后劲。
当前,贵州嘉尚项目一期一阶段年产5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一期二阶段1万吨钴酸锂、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正在调试运行,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待所有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夯实开发区正极材料产业的韧劲,为集群再添“砝码”。
整合全链条迈向千亿产业集群
大龙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精准规划—靶向招商—重点培育—持续优化”系统发力的必然。
招商引资始终是发展的“生命线”。开发区精心绘制招商产业链图谱,按照“一图三清单”精准招商,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重点招引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隔膜、电解液配套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同时,支持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电子、中科星城等优质企业的发展,发挥它们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持续完善。
纵向一体化布局,让园区企业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有力助推产业间相互融合、企业间相互联结,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最大化。
红星电子与红星发展大龙锰业通过管道连接,实现硫酸、硫酸钠等生产原料互换,大幅降低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汇成新材料的球形四氧化三锰从生产线下线后可直接供应给园区的百思特和嘉尚生产锰酸锂……这样“足不出园”的产业链协同案例,在园区已成常态,资源整合效率持续提升。
如今,开发区正以前瞻性视野加速构建全产业链,向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冲刺。围绕“锂电池及材料、钠电池及材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三条产业链,加快嘉尚新能源、凯金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以为方新能源为突破口,引进和布局钠电池储能项目。同时,加大对中伟循环、星茂新材料等企业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投入,建设一批先进的回收利用设施和生产线,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较为完整闭合的产业链。
未来,大龙开发区将持续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核心,拓展链条、提升能级,向着“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全速前进,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