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我国废钢铁会议2010年、“十二五”期间及未来发展的方针目标和主旋律。
目前,中国以每年50亿吨的矿产资源消耗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超级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现,专家估计,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
钢铁工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我国九大重点耗能行业之一,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近9%,同时,现代钢铁企业又集钢铁产品制造、生产过程能源转换及回收利用、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三大功能于一体,是具有显著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特点的绿色产业。这就决定了其是节能减排效果最好、最具发展低碳经济潜力的产业。
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既涉及钢铁生产的能源高效利用、二次能源开发、三废资源再生利用的能源技术,又涉及惠及国计民生的污染减排、环保综合治理的环保技术。
历史要进步,发展方式要转变,淘汰落后产能是毋庸置疑的。怎样在淘汰落后的过程中也体现节能减排的精神,要在做好循环经济这个步骤上下功夫。现在,国内废旧物资回收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可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效率仍需进一步提升。以废钢铁为例,它属于再生资源品目中的大类骨干商品,目前全国年均社会废钢采购销售量达4000余万吨,我国冶金工业对废钢的需求量还在日益增长。这也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从钢材-制品-使用-报废-回炉炼钢,每8-30年左右一个轮回不断积累产生,无限循环使用,且自然损耗很低,所有废钢铁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铁矿石是有限的原生资源,资源危机已成定局。如何节制开采,科学调整资源配置势在必行。废钢铁是钢铁生产中惟一能替代铁矿石的原料,发展废钢铁资源,减少原生矿开采,是缓解铁矿石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上千万吨的废钢,即便价格比国内废钢高,钢厂也愿意选择进口废钢。为何?因为进口废钢比国产废钢质量高。国外对废旧钢铁制品的回收采取精细的分类处理,按含钢量、杂质不同制成数百种废钢产品,这让废钢铁的循环利用不仅便利,更能体现物尽其用。而下游炼钢可以根据不同的含量和成分采取不同的办法,无疑会节约成本。相比之下,国内废钢加工回收产业近年来虽然也有较快发展,但全国目前仅有三条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的废钢生产线,多数废钢加工厂仍采取半人工、半机械的处理方式,处理效率低下自不用说,产品的分类也不细致,对资源的回收利用自然也不充分。由于技术水平低,不少废钢加工企业甚至存在能耗高、辐射和扬尘不达标等二次污染问题,在做着循环利用的同时,却走了高碳、高污染的老路。
废钢的回收利用,只是众多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一种。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中,可回收利用的东西还有很多,回收利用充分,低碳经济才越可能实至名归。在发达国家,“回收”已经与“再制造”完整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产业——资源再生产业。而我国目前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再加上缺乏“再制造”的理念和实践,导致了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下,也导致了我们在走向低碳时,却难免高碳方式的尴尬。
废钢应用产业是促进国家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任重而道远。2010年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我国将继续调整就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钢铁工业将继续优化结构、节能减排,加快向钢铁强国转变。经济形势的好转,为我国废钢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提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