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近年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钼集团)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
近年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钼集团)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注重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洛钼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载体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集团快速发展。十一五末,该集团年销售收入由十五末的36亿多元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20亿元,增长3倍,成为中国第一大钼生产商和供应商、全球第四大钼生产企业、中国第二大钨生产企业和重要的黄金生产企业。
该公司采、选及冶炼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一,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已成为中国钼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世界钼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成功产业化,成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引擎。
洛钼集团是一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拥有1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一个钼钨科研中心和一个试验厂,研发软硬件在全国稀有金属行业首屈一指,被国家实验室认证为国家级钼钨材料深加工实验室。 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该集团不断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将年销售收入的3%作为科技创新基金,对科技研究项目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近10年来,通过对传统设备实施技术改造和在新建项目中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推动企业技术更新换代,使企业在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对于该集团这几年的迅猛发展,董事长段玉贤高屋建瓴地做了总结,“技术创新是洛钼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就没有洛钼集团今天的规模和效益!”
采矿创新硕果累累
大型采矿设备C160颚式破碎机是国外进口的设备,其衬板耐磨性较差。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该集团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实施了“C160大型颚式破碎机耐磨衬板国产化开发与研究”项目,研发出了具有抗高冲击、高韧性、高耐磨、适于国内外大型颚式破碎机的新配件,配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替代了国外耐磨铸件,其使用寿命超过进口配件的30%,碎矿量提高1.3倍,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改善爆破效果,提高爆破质量,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探索,针对不同的矿岩,采用适宜的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微差时间,实施了“露天矿台阶中深孔爆破新技术试验研究”项目,使宽孔距、小排距这一先进技术在露天矿获得成功运用。爆破后,大块率由9.4%下降到2.65%,延米爆破量由33.1m3/m提高到37.1m3/m,穿孔成本15.12元/吨下降到13.02元/吨,电铲效率大幅度提高,年降低成本630万元。该项目分别荣获了省冶金建材行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由于露采作业战线长,设备多,给生产组织、科学配矿、设备调度、矿岩计量及现场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集团矿山公司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建成了国内矿山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利用先进的空间地理技术、无线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露天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对配矿、铲装、运输、碎矿等生产全过程的实时有效控制,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生产作业秩序。同时,该系统还规范了车辆日常调度管理,提高了电铲和卡车的作业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车辆的超速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使主要设备运转率同比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居国内同类矿山最高水平。根据实际需要,矿山技术人员还引进并自主改造运用了配矿计划动态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矿石质量实时控制,确保了均衡供矿,达到了贫富难易兼采之目的,而且原矿品位和目标品位波动幅度由15.82%降低到4.35%,原矿贫化率和损失率分别降到3%和2%,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选矿技改成效显著
针对原生产设备配套差、能耗高等问题,洛钼集团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助推器,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科技创新领域,逐步实现了与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全面对接。
2003年,该集团大胆试验采用柱型浮选机取代传统浮选槽工艺,经反复试验、调整、改造, 2003年7月25日在该集团选矿三公司首次成功运用,并迅速在三大选矿公司和三个控股公司的选矿厂全面推广。该工艺采用国外新型高效节能浮选柱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工艺技术简化、装机负荷小、电耗低、结构简单、维修费低,易于提高回收率,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使选矿实际回收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85%,精矿品位由原来的46%提高到51%,年可节约电耗40%以上,减少劳动力2/3,提高回收率8个百分点,提高精矿品位5.4个百分点,年增加经济效益近亿元。通过对所有大型电机安装变频器,使其可根据负荷大小及时调整电机输出功率,每年可节电300万千瓦/时;采用双机双螺杆空压机取代传统单机双螺杆空压机,可节电15%以上; 通过引进国外高效圆锥破碎机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多破少磨”,使选厂在装机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球磨机磨矿效率,产能提高20%以上,潜在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在选矿最易造成污染的废水排放环节,该集团选矿技术人员与长沙有色冶金研究院合作,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尾矿浓密技术,实现浓缩回水再利用,回水利用率达92%,每吨回水节约成本近1元,年减少污水排放3564万吨、年降低成本上千万元,水资源利用和节能效果显著。
2005年洛钼集团投资2300万元,与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和美国THERMO 公司合作,对各大选矿公司实施了全流程的自动控制改造,实现了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和尾矿品位的在线检测,稳定了工艺过程,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处理能力和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钼精矿质量品级从47%提高到51%,氧化钼的质量品级分别从51%和57%提高到57%和 60%,年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达到了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选取合格的钨钼金属精矿,几十年来各地选钼企业一直使用“王牌”抑制剂——氰化钠。这种剧毒药剂50毫克氰化物即可在几分钟内致人死亡。在生产过程中,氰离子通过浮选尾矿废水排出,致使尾矿库内生物绝迹,且气味刺鼻难闻。如果发生排尾泄漏事故,还会对河流、湖水、农田造成毁灭性灾害,甚至危及矿区的生态环境和矿区附近的职工及群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该集团科技人员研究出了替代氰化钠的其他药剂,在各个选矿厂推广使用,效果非常理想,有效保护了环境,从根本上杜绝了氰化物污染,使矿区水质发生显著变化,达到了无毒作业与提高钼回收率的双赢效果。
冶炼、深加工创新后来居上
治理冶炼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04年,该集团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先后自主研发了“内加热回转窑”冶炼新技术和“旋转闪蒸直燃式焙烧钼精矿”工艺方法,使焙烧和冶炼能力提升了2.5倍,荣获了“第九届全国技术发明一等奖”;采用钼精粉焙烧烟气非稳定状态制取硫酸技术,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0吨,年产93%工业硫酸25000吨,年新增收入1200万元,创造了变废为宝的奇迹,结束了冶炼尾气污染环境的历史,攻开了治理冶炼企业难这一世界性难题,使冶炼厂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环保排放达到国家零排放标准的钼冶炼企业。2010年7月,该集团成功研制了世界第一台不用燃料的焙烧回转窑,为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又一个成功的范例。该工艺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与操作,极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采用新工艺和设备后,年可减少使用标煤6318吨,约节约成本330万元;同时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了尾气中的SO2 的浓度,有利于制酸,年可减少废气排放量2006万立方米,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1万立方米;冶炼回收率提高0.5个百分点,增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而且还有利于钼精矿中金属铼的回收,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标志着洛钼集团在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中国钼行业和谐、持续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2005年1月,该集团投资7000余万元收购洛阳原国有744厂,成立洛阳高科钼钨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钼钨产品深加工基地。针对市场需求,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人共同研发出了“大单重钼杆三辊Y型双机组联轧工艺及设备”,荣获了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5公斤钼丝新工艺、大单重钼板加工装置技术研发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2010年5月,洛钼集团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出让50%股权给世界知名的钼深加工企业——智利魔力丹诺公司,引进其强大的管理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强强互补,把洛阳高科钼钨材料公司打造成为居国际同行业前列的钼深加工公司。
十一五期间,洛钼集团全体科技人员硬是凭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一股永不服输的干劲,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攻破了一道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一层层艰难险阻,使一项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高效、节能、省工、减污项目像神话一般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该集团在全国1000家大型企业集团排名中列633位,在全国大企业集团最具竞争力500强排名中列68位,进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在全国效益200强中排90位,在世界矿业500强排行榜上列第30位。 名列全国企业效益200佳第90位,是河南省惟一进入前100名的企业。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8年亚洲50家最佳表现公司中居第四位。
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洛钼集团董事长段玉贤由衷地说:技术创新为洛钼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推动了洛钼的飞速发展,在洛钼十二五发展、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征途中,技术创新必将呈现更大的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洛钼真正成为世界同行业中技术领先的现代化大型矿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