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伊犁的人,都会对伊犁河两岸温润的气候、肥沃的田野、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和玉米地留下深刻印象。
令人艳羡的是,伊犁人的脚下,还埋藏着无数的宝藏:煤、铁、铜、
锰、黄金等等。
然而,在以往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历史的原因,伊犁河谷地上地下资源却没能得到长足开发。星星点点散布于伊犁草原以及西天山沟沟峁峁的是众多的小煤矿、小乳品、小皮革、小水泥。盲目发展“五小”工业的结果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传统农牧业占河谷经济主导地位的状况长期难以逆转。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通过整合伊犁河谷“五小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油脂、制糖、亚麻、乳品、酿酒企业,增强了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对农牧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一次“转身”。
问题在于,伊犁河谷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现有耕地资源有限,倘若仅仅满足于发展农牧业以及涉农产业,继续听任河谷蕴藏量惊人的矿产资源沉睡于地下,眼睁睁看着伊犁河水年复一年白白流淌,那么伊犁河谷综合竞争力不仅会远逊于拥有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阿克苏、巴音郭楞等地州,甚至会被同处北疆牧区、同样具备固体矿藏开发潜力的阿勒泰、塔城甩到后面。
伊犁经济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禀赋相一致,要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到伊犁调研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和内地发达地区以及疆内发展较快地州相比,伊犁州直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尤其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伊犁州党委书记李湘林并不回避问题和不足。
经济的大发展,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今年4月,李湘林书记在州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他同时提出伊犁要“敢于把最好的资源、最好的项目拿出来招商引资,敢于用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来吸引大企业大集团。”
“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一切项目都可以谈,可以引。对一些明显拉动伊犁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给多少优惠都不过分。”李湘林说道。
我们了解到,去年以来,伊犁州党委、政府多次召集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要求各部门就扩大招商,服务企业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州党委、政府还组织金融系统和企业座谈,共同寻求化解企业融资难的途径。一些企业在选址、征地等方面遇到难题,包括李湘林书记、毛肯·赛提哈木扎州长在内的伊犁州主要领导都亲自出面协调解决。
与此同时,伊犁州这几年加强对伊犁河谷煤炭、黑色
金属、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的产业规划,明确了产业方向和市场定位,为大企业大集团进入,也为伊犁河谷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新形势下又一次“华丽转身”铺平了道路。
“伊犁河谷的轻工、机械、农副产品以及煤化工产品如果和天山北坡趋同,走内销道路必然遭遇阻截。可如果我们的产业方向是面对中亚乃至东欧,那么河谷的区位优势就无人可比了。”伊犁州常务副州长万水谈到。
“伊犁河谷要靠卖煤炭,最多卖到博尔塔拉,连石河子都过不去;可如果我们把煤加工成甲醇、烯烃、PVC、煤气,或者变成强大的电流,市场空间就非常宽阔了。”万水副州长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伊犁州加大了资源勘探和资源优化配置力度。2002年以来,伊犁州直用于地质勘查的投入累计达12.19亿元,其中去年地勘投入6.14亿元。以煤炭为例,2004年伊犁州直探明煤炭储量不过24亿吨,如今已经增加到326亿吨,近期力争突破1000亿吨。
更大规模的地质勘查也已经迫在眉睫:5月初,“伊犁河谷煤炭资源调查总体设计”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随后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和新疆地矿局两支地勘队伍将在伊犁河谷一片广达1400平方公里的地勘空白区展开地勘大会战,进一步摸清伊犁州直煤炭“家底”。
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2004年以前,伊犁河谷小打小闹的煤矿多达160多家,经过清理整顿,目前只剩下53家。到“十一五”末,产能不足30万吨的矿井还要关停一批。与此同时,那些投资规模大、技术装备强、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环保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将获得更大的资源开发空间。
再就是开发模式的创新。大企业大集团汇聚伊犁河谷,动辄投资几十亿、数百亿,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从资源有序利用,从环境承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考虑,大企业大集团之间同样需要协同作战,需要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否则大家都盯住同样的产品,都争着过同一座独木桥,最终必然有人“落水”,必然两败俱伤。
截至今年5月,伊犁河谷15家大型涉煤企业已经启动的煤炭开发项目32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新汶集团年产1000万吨的一号井风井和材料井正在加紧施工,由此延伸的180万吨甲醇、62万吨烯烃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该企业年产600万吨煤炭的二号井以及配套建设的20亿立方米煤气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奠基。此外还有年产1500万吨煤炭的5号井和年产40亿立方米煤气的配套项目。
潞安集团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去年10月开工,与此相配套的是一座300万吨煤矿。该企业13亿立方米煤气项目也正在申报。
庆华集团依托伊犁河谷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伊宁县投资建设新疆庆华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煤制天然气工程为核心项目,总投资预计达27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140亿元以上,年实现利税25亿元。庆华人用一个月时间就做完了近4000立方米的土方平衡和园区基础工作,近日庆华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将正式开工建设。
煤电方面,伊犁河谷目前5个2×30万千瓦煤电项目都在加紧进行前期工作,其中国投公司动作最快,前期资料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
煤焦化项目除了即将投产的瑞祥焦化有限公司一期50万吨
焦炭生产线以外,伊力特煤化工有限公司95万吨焦炭项目也正在施工,5月中旬第一台焦炉将开始砌筑,预计11月试生产。
焦炭只是钢铁产业的燃料而已。按照伊犁州党委、政府的发展构想,今后若干年内,伊犁河谷将成为新疆继乌鲁木齐之后又一个重要钢铁基地。目前地处新源县则克台镇的兴源钢铁公司两座30吨转炉和一条“四机四流”连铸机生产线都进入调试阶段。这意味着该企业已经具备120万吨钢和6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
与兴源钢铁相距不远的伊犁钢铁集团目前拥有两座128立方米炼铁高炉,去年该企业实现利润7.8亿元,上交税收4.2亿元。今年6月,该企业一座530立方米的高炉也将点火。
伊犁河谷的硅产业主要集中在伊宁、巩留两县。目前伊宁县境内的伊东工业园已经形成6万吨
工业硅和5万吨碳化硅的生产能力。巩留县伊能高科1万吨碳化硅项目已经投产,嘉格森硅业2万吨工业硅项目土建也已经完成。
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伊犁河谷这几年也涌现了一批“明星企业”,其中包括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480吨,产品从奶粉延伸到无水黄油、食品干酪素和液态奶的伊源乳业;还有日屠宰牛500头、羊3500只,日加工羊肉串150万串(生产线预计8月交工)的巴口香实业;以及生产浓缩果汁的新疆农夫基地霍城果业、加工出口脱水菜的昌泰实业的等等。
“伊犁河谷的农产品不能总停留在低附加值的水平上。只有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占领高端市场。”伊源乳业董事长梁月星说道。透过他身后的玻璃隔档,来自新西兰的食品干酪素生产线和来自瑞典的无水黄油生产线都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每一件设备都锃光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