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检验进口矿产品867万吨、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和-4.9%,进口重量已超过2008年全年进口量近200万吨。其中,进口原油258万吨、9.34亿美元,比增70.%和-18%;进口
铁矿砂424万吨、2.82亿美元,比增197%和21%;进口煤炭142万吨、8603万美元,比增27倍和34倍。
资源性矿产品进口呈现五大特征:一是进口依赖加深化。当前福建省原油、铁矿砂基本上都依赖进口,火电厂已考虑将适量的进口煤进行掺烧、配烧作为一种长期战略行为,上半年煤炭进口量放大27倍,极为罕见;二是到货口岸集中化。福建省将福州罗源湾、泉州肖厝港定位为两大散货集散口岸,目前所有的进口原油和绝大部分的铁矿砂,均由这两个口岸入境。罗源湾可门港的深港优势吸引江西省治金企业关注,萍乡钢铁公司等大型钢企计划近期从可门港试进口铁矿砂。石狮石湖港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石材进境口岸,上半年进口花岗岩荒料石35万吨、5169万美元,同比增长56.3%和38.8%;三是资源品种多元化。进口矿产品从原油、铁矿砂、石材扩展到煤炭、铅矿、锌矿、
锰矿等多种品种。福建三农碳酸钙有限公司6月份首次从尼日利亚进口
铅锌矿,锌含量超过35%,比本省矿石高出近3倍,该公司已决定签订大批量长期进口合约;四是矿产来源全球化。进口
铁矿石来源地从印度拓展到澳大利亚、巴西、南非、智利等国,进口煤炭来源地从印尼、越南、朝鲜扩展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原油则主要来自沙特;五是运输方式多样化。进口原油、铁矿砂和煤炭采用散装船运输,而部分石材、铅锌矿、
锰矿则采取集装箱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