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资并购的规范
2007年03月08日 11:58
来源:
铁合金在线
内容概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外资并购要加强引导。可见,外资并购宜疏不宜堵。参股、并购已经成为重要的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外资并购要加强引导。可见,外资并购宜疏不宜堵。参股、并购已经成为重要的资金运作模式,也是全球普遍采用的合作模式。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合作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全国人大代表郭向东说。
数字显示,上世纪90年代,外资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远远超过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5.1%的平均增速;90年代中后期,外资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比例已达70%至90%。因这一方式能给引资东道国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一些国家来说,并购已成为主要引资方式。
“但在一些并购案例中,的确出现了以吞噬品牌、转移利润为最终结果的恶意并购,导致本土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品牌的丧失。国家确实需要对外资并购行为加以规范。”全国人大代表秦池江说。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我认为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中,国家需要加大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全国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郭树言说。
全国人大代表、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烈认为,“外资并购是全球资金流动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国内的企业必须要摆正心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做大做强上,而不是无谓地争论。外资并购不是洪水猛兽,但国家确实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更好地规范外资并购行为。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李志群此前也表示,外资并购给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但当前社会上对并购交易的具体问题了解还不尽全面,相关部门在处理过程中比较谨慎,需要抓紧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和恶意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针对当前流行的“外资威胁论”,全国人大代表、彩虹集团原总经理马金泉则表达了自己的坦然:只要国内企业能够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拥有控制权,只要中国能尽快培育出多个一流的跨国公司,外资并购就不必担心。
“筑个围栏把羊护起来,狼冲破围栏后羊死得更快。当务之急是帮助‘羊’尽快成长为‘狼’。”马金泉说。“今后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尽快做强少数关键领域的大企业,是中国立足世界之林的基础。”
马金泉代表建议,国家应该实施大企业战略,集国家之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使国内一些企业尽快做强做大,能够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孩子只有走出家门才能成熟。”马金泉说。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如何将内资企业做大做强就成了业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为应对国外零售“巨鳄”的冲击,近年来,国内商业领域并购、重组动作不断加大,一些大型商业企业脱颖而出,并具备了与国外零售企业同台较量的实力。
我国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外资并购行为
2006年9月,商务部等6部委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新规定用了比原暂行规定长一倍的篇幅,对外资并购具体程序作了详细规定。新规定提升了中国外资并购政策的透明度和清晰性,是一个有益的进步,将使外资并购的具体操作更加规范和顺畅。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中国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规定,国家将进一步细化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敏感性行业的发展政策,完善外资产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是下一步国企改革重要的举措之一。部署同时提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要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产业安全为前提,防止产生垄断,切实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国资委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军工、石油、电信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七大行业,以及装备制造、汽车等基础和支柱性产业涉及的九大行业,国有经济保持控制,国有资本对其中的重要企业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在除此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国资将与外资、民资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