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月CPI同比上涨.%,小幅回落但仍高于预期 *工业和消费增速逊于预期,经济疲态初显 *高通胀...
*4月CPI同比上涨5.3%,小幅回落但仍高于预期
*工业和消费增速逊于预期,经济疲态初显
*高通胀与低经济增长,政策取舍间进入观察期
*本月再度出台紧缩政策可能性降低
中国在遏抑高通胀风险的同时,亦不得不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而此前阔步前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将在两者间进行取舍,预计短期紧缩步伐或适度放缓,并进入政策观察期.
中国甫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仍高居在5%之上,但工业和消费数据则均低于预期.分析师普遍预计,通胀"破五"态势整个二季度都会维持,并将于6-7月达到高点;但下半年物价走势不确定性较大,目前紧缩政策仍难言退出.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通胀仍在高位,经济继续小周期调整,政策处于两难境地."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4月CPI同比上涨5.3%,稍高于5.2%的路透调查中值,仅略低于上月创下的32个月高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则略低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并指出,国外流动性充裕,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中国政府目前仍视"稳定物价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表示可以容忍经济增长的适度放缓,因此短期内政策方向不变,节奏调整的概率较大.
自去年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10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今年前四月均为每月上调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创纪录的20.5%.而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并已连续四次加息.
中国经济数据发布後,沪综指早盘一度下挫但早盘仍以微涨0.13%报收;周边市场中午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扬;澳元/美元及新西兰元/美元亦呈先抑後扬走势,显示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解读仍偏正面.
中国通胀数据图表,请参看(link.reuters.com/taw49r)
中国工业增加值图表,请参看(link.reuters.com/vaw49r)
中国贸易数据图表,请参看(link.reuters.com/kew49r)
**工业和消费回落引担忧**
分析师普遍对工业和消费数据的回落表示担忧,且4月进口增速亦低于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反映出景气度走弱的迹象.不过目前来看,工业和消费的回落当属调控显效,需引起关注却非"硬着陆"标志.
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均低于市场预期;唯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预期.
"工业增加值和消费下滑过快仍需要引起关注,尽管目前并没有趋势性的变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指出.
李慧勇亦称,以工业生产回落为标志,以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为确认,4月份的经济运行印证了经济处于U型调整的左侧的观点.预计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环比和同比增速都将有所回落.
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则认为,经济高速增长状态开始呈现疲弱态势,这是危机期间的系列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後的正常现象,"适度回落,反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
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紧缩政策的持续,4月国内汽车销量出现同比27个月来首次回落,房地产市场也是有价无市,令拉动消费的两大主力均受困.
中国政府此前降低"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至7%;但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仍在9.7%的高位.
有分析师将工业增速回落归因为供电紧张,认为如果供电紧张解除,工业增加值可能再度上修.美银-美林驻香港分析师陆挺指出,工业生产受到电力短缺影响,但这不意味着"硬着陆",且通胀预期未来将会企稳.
**紧缩步伐或放缓**
虽然中国通胀仍居高不下,但与今年以往每月数据公布前後央行均采取上调存准率或加息等紧缩举措不同的是,目前央行仍旧按兵不动.而最新消息显示,央行可能在公开市场重启三年期央票回收流动性,近期上调准备金率的步伐亦可能因此放缓.
"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国内经济增速回落限制了政策紧缩的步伐."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刘忠渤称.
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认为,央行数据说明流动性有点紧张.估计本月再次上调存准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6月则可能性很大.
央行同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快速回落至15.3%,低于市场预期及央行此前设定的全年16%的调控目标;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则高于此前路透7,000亿元的调查中值.
"预计政策紧缩趋势不变,但紧缩力度会有所松动.加息应当还有一次,准备金率调整则有两次,人民币升值步伐则可能有所加快."宏观经济学家崔永称.
业内分析师陈祺伟亦表示,虽然中长期政策走向看不清楚,但短期内上调准备金率概率降低,主要倚重公开市场操作,资金面近期可能都不会太紧.
而国内媒体周二曾援引央行上海总部一官员称,现在的宏观调控,包括利率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都应当坚持,"如果CPI或者房价连续三个月环比持平或下降,央行才有可能不再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