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酷暑高温的远去,今年我市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宣告结束。来自市电保办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天,我市电力日最大负荷1188万千瓦,日最大用电量2.41万千瓦时,日最大外购电力406万千瓦,最大储煤量达376万吨,均创历史最新纪录。
一系列历史新纪录的背后,是100多个忙碌辛劳的日夜和无数人挥洒的汗水。让我们铭记这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时刻和细节——
最未雨绸缪的举措
保煤保电措施4月份就出台
今年以来,全国电力供应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为严峻的形势:19个省市出现拉闸限电,最大电力缺口高达4000万千瓦。
在全国普遍缺电的大背景下,我市电力需求刚性增长与装机刚性不足矛盾愈加凸显,电力、电量呈现“双缺口”。特别是6月1日到9月10日迎峰度夏期间,四轮连晴高温来袭,重庆保障电力供应压力巨大。
早在今年4月,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我市开始出现电力供应缺口。这是我市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今年电力供应将出现较大的供求矛盾,一系列未雨绸缪的举措也从此推出——
5月,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全市电力电煤保障工作专题会议,提出了保煤保电的“12条措施”,同时,市政府决定安排1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保煤保电补贴,并决定成立重庆市电力电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谭栖伟副市长任组长。
一场电力“保卫战”在全市打响。
最清晰的保电目标
“三个确保”保障民生和生产
随着“12条措施”落实,特别是市政府电力电煤保障政策出台后,我市电煤储备直线上升,电煤库存量从5月5日的53万吨上升到8月7日376万吨。与此同时,随着网内机组发电量和外购电力迅速增加,从5月中旬开始,我市一举扭转电力供应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电力供应的基本平衡。
7月,市长黄奇帆到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局慰问一线员工时表示,面对7、8、9三个月用电高峰的考验,要在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做到确保不因电煤短缺、外购电不足、调度不力而拉闸限电。这“三个确保”,成为保煤保电战线迎峰度夏期间基本不拉闸限电,保障百姓生活和工商企业生产用电的工作目标。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后头。进入8月后,重庆出现了近30个35℃以上高温天气。电力负荷节节攀升,对电力保障形成极大“烤”验。
8月,市委书记薄熙来、副市长童小平到市电力公司慰问时表示:“电力供应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连晴高温下,老百姓已是汗流浃背,如果再遇上停电就更麻烦了。大家一定要拿出干劲,用勤劳和智慧把工作做好。”
电力保卫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给力的支持
各部委和国家电网紧急支援重庆
连晴高温创下历史纪录,电力需求飙升,我市保电形势连连告急——
6-8月,用电量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其中,超过去年最大负荷达到超过900万千瓦以上40天(超1000万千瓦达28天,超1100万千瓦共计6天)。与此同时,今夏缺电呈现“量大、面广、时间长”等特点,最大电力缺口超过200万千瓦。
受电煤、水情等因素影响,958万千瓦统调装机实发能力仅830万千瓦,占最高负荷70%左右。
面对异常形势,国家有关部委、国家电网公司等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领导多次听取重庆汇报,协调解决新增三峡电入渝20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要求:“国网系统要做好坚强后盾,切实服务好重庆发展。”按照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在全国平衡中优先考虑重庆需求,调减四川送华东100万千瓦电力,保证重庆增购川电150万千瓦到位;针对四轮连晴高温极端天气,临时调配河南、湖北、江西等限电地区电力紧急支援重庆,外电入渝超300万千瓦共计10天,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卫东介绍,今年4月开始,国家铁道部将“宁煤入渝”每天一列调增为每天两列,并专门下达调度命令,要求涉及“宁煤入渝”的各路局实施“前欠后补”的措施,全年预计“宁煤入渝”达到200万吨。
“华能有一个理念,有电不发是无德,无煤发电是无能,再难再亏也要发电!”华能集团公司党组书记黄永达亲赴重庆现场办公时要求,珞璜电厂加大电煤采购,确保供电安全稳定。
最震撼人心的企业
亏损再多也要保发电
国家各部委的强力支持,感染和激励着在渝保煤保电央企和重庆本地企业。
市电力公司及时调整全年外购电计划。今年度夏期间,重庆电网最大日电量2.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1%,最大外购电力从去年夏天的300万千瓦增加到406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外购电量5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2%,其中增购电量29.24亿千瓦时,占外购电量比重的52.5%。
“今年夏天,为保障电力供应,我们坚持‘不分价格高低、不分距离远近、不分时间长短、不分电量多少,有电就争’的‘四不一争’原则,拓展外购电渠道,密切关注周边省份负荷、机组运行和跨省交易情况,利用网间错峰效应,适时开展应急交易。”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力说。
我市承担电煤供应任务的主力军能源集团加大储煤力度,开展“保煤保电”劳动竞赛。1-8月供应电煤475万吨,占全市电煤总量的34.7%。
市电煤储运集团公司作为市级储煤任务的承担者,全力以赴推进储煤相关工作,通过从市内库区,周边的四川、云南、贵州,西北的陕甘宁,华北的秦皇岛、山东的龙口等地区收储电煤入渝,最高储煤达到135万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储电池”。
九龙电力股份公司、恒泰电厂、重庆电厂、安稳电厂等发电企业纷纷加大电煤采购力度,电煤进耗存及发电量等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恒泰电厂总经理白林海表示,“尽管煤价上涨过快,企业经营亏损,但是为了确保重庆电力供应,亏损再多也要保发电。”
开县、奉节、合川、万州等15个供煤区县把电煤供应保障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1-8月完成电煤供应396万吨。
截至8月末,全市电煤储备余额308.4万吨,可供市内八大主力电厂发电56天,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5天警戒线标准,为确保火电机组满发稳发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1-8月全社会用电量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其中,工业用电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民用电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其他行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电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
最及时的抢修
电力投诉一次解决率达到99.99%
为了解决重庆电网“卡脖子”现象,在去年度冬、度夏基础上,1-8月,市电力公司完成电网投入53.3亿元,新增主变容量796.7万千伏安、输电线路995公里;通过倒排工期,加大施工力量投入等措施,21项度夏工程全部于6月30日前投运。
重庆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治理电网隐患6930项,配网故障同比减少20%,保证了高温期间重负荷设备运行安全。加强应急演练,开展长寿化工园区高危用户停电、三峡库区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确保电网设备故障时能迅速反应,妥善处置。
今年以来,市电力公司组织5000余人组成的38支红岩供电抢服务修队24小时待命,零点检修、通宵达旦,抢修故障21609次,快速恢复供电;市电力公司“95598”电话服务平台共受理电话量135.54万个,投诉一次解决率99.99%、电话回访满意率100%。
面对度夏前机组检修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各电厂以超常规方式压缩检修工期,变“检修”为“抢修”。珞璜电厂一台60万千瓦机组计划检修,按规程需要30天。珞璜电厂总经理廖树云亲自挂帅,多次优化检修方案,厂领导班子成员分工24小时坚守在现场进行指挥,实际只用20天就完成检修任务。其他主力电厂也均在7月初大负荷来临前完成检修工作,为度夏稳发满发创造了条件。
最靓丽的成绩
工业增加值增幅全国第一
今年夏天,我市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出现了52个35℃以上高温天气,有23天气温超过40℃。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原则,市经信委、市三电办、市电力公司提前制定了有序用电方案。
市电保办制定了高耗能企业错峰方案,作为市级有序用电方案子方案,用于应对迎峰度夏期间可能出现的3天以内的、以高峰短时电力缺口为主的错峰限电。方案涉及钢铁、铁合金、水泥生产企业共81家,分别按30万千瓦、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电力缺口下制订了限电指标。
通过采用高耗能企业错峰方案,平抑了供电缺口,确保了民生用电和重点企业用电。
与此同时,我市加强重要负荷管理,对大型居民区、医院、学校、供水、供气、广播电视、交通等重要用户供电线路进行全面摸排,全力保障民生用电需求。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负荷管理,制定了笔记本电脑及其配套企业的保电方案,调整重点外资企业和100户重点增长企业名单,全力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电需求。开展有序用电措施落实和执行效果的监控,实施对196户市级重点监控企业的负荷数据监测,对基层供电单位有序用电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
科学管理加上有序供电,有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26.4亿元,同比增长2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0.6亿元,同比增长22.4%,比全国快8.2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第一位。
1-8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1.5亿美元,其中出口95.8亿美元,进口5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28.3%和91.1%,一举拿下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全国第一、出口增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外贸总额唯一翻番的省市。
重庆,成为今夏全国保电力、夺高产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