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昨天 (月日)定在.,较上一日.元的收盘价高.%,连续第三天刷新年汇改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昨天 (3月27日)定在6.2840,较上一日6.3140元的收盘价高0.48%,连续第三天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收盘价打破了连续两天下跌的走势,昨天收报6.3072,兑美元汇率昨天在6.3148至6.3009区间交投。人民币兑美元本季度下跌0.2%,为2009年以来首次季度下跌。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昨日表示,美国需要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创造就业。伯南克的讲话导致美元走软,非美货币获提振。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26日在首尔会见奥巴马时表示,中国计划“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胡锦涛称,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解决不了美国经济面临的贸易逆差和失业等问题。
华东某银行外汇交易员称,人民币中间价传达了继续升值的信号,但美国经济如果继续温和复苏,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动能成疑。
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涨0.05%,报6.3155元。彭博数据显示,12个月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汇基本持平,报6.3400元,较国内现汇汇率贴水0.5%。
回看已历时近七年的汇改,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条主线。确实,统计显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升值30%。
而当前,随着国际收支结构改善、人民币汇率逐步接近均衡水平,双向波动或许将取代单边升值,成为外汇市场上的常态。对于下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表示,将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双向波幅悄然加大
事实上,尽管日内波幅区间尚没有扩大,但是3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幅已经加剧。笔者统计,2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每日波动均不超过100个基点,而3月份以来的19个交易日内,中间价波幅超过100个基点多达6个交易日。其中,3月12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升值209个基点。
同时,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也在常态化,3月以来一直呈现涨涨跌跌的态势。3月上旬至中旬,人民币汇率在震动的趋势下一路下探,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出6.3359的年内新低。然而,16日开始情况发生扭转,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大幅走高、上扬,并于23日突破6.29线。短期内的急涨急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已经形成比较持续的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此前表示,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香港市场无本金远期交割也就是所谓NDF开始双向波动,显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
随着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汇率波幅增强的条件也更加成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
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无论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来看,还是从市场预期来看,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条件日臻成熟。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建议,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区间,可从目前的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5%扩大至0.7%。
温和升值预期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增强双边浮动弹性与人民币停止升值并不能画等号。
笔者统计,就在3月15日至27日的9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走高519个基点。除21日贬值63个基点外,其余8个交易日全部都维持升值态势。
3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840,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上涨18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已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走高,继23日首破6.29关口之后,已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汇改以来新高。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涨幅0.27%。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人民币升值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目前全球经济不平衡,包括中国经济自身存在所谓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校正的过程不会在很短时期内完成。
在此过程中,中央银行也是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根据一定规律对市场供求采取某种干预。周小川表示,总的来讲,人民币汇率越是接近均衡点,市场供求越会起到更大作用,中央银行在市场中的参与和干预程度越会有序地减弱,这样可以更加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分析人士则谨慎维持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预计,年内人民币将升值3%-5%;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温和升值。而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预计,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双向波动,根据美元本身的汇率走势,人民币可能在贬值1%和升值2%之间波动。
在15日至27日的9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19个基点。人民币走高,对造纸、航空等行业产生利好效应的同时,也将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压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840,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上涨18个基点。继23日首破6.29关口之后,人民币汇率已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汇改以来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币走强的表现,会对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的造纸行业产生利好。事实上,造纸行业近几日在资本市场也已经有所体现。
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利好于航空业,可以为行业带来较多的汇兑和更多的国际旅游收益。有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原油价格上涨速度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等消息,可能成为未来航空板块有所表现的催化剂。
在利好大量依托原材料进口行业的同时,人民币升值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对我国传统出口企业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特别是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如生产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的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通常较有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会有所提高,这就减弱了其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减少。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笔者说,谈到今年影响国内贸易的因素,首先就是人民币汇率。“欧美复苏靠出口带动,贸易摩擦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后,会增加从欧美的进口量。但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出口企业而言,会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了解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压缩利润空间。因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一般企业在签订单的时候都会签订规避汇率波动的协议,从而规避以此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但是,企业会因为这种波动而更少签订长单,转而选择3-6个月的中短单,从而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广东某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其产品主要高端服装,100%出口,其中对欧洲出口占65%,对美国占25%,其余国家占10%。由于汇率和成本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所以他们一般都不接3个月以上的订单,并且一定在协议里明确规定汇率波动风险的条款。
人民币升值、外部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让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张燕生说,目前我们不少竞争对手的成本也已经变得便宜,同样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再采取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等手段都很难改变目前状况,唯一能做的就是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外贸增长速度、规模要向外贸的增长质量、效益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