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钛合金因其密度小,熔融态流动性较差,铸流率低。加之铸造温度与铸型温差大(约℃),冷却速度快,即使...
钛合金因其密度小,熔融态流动性较差,铸流率低。加之铸造温度与铸型温差大(约300℃),冷却速度快,即使在保护气氛中铸造,钛铸件表面及内部仍易产生气孔等缺陷,严重影响其质量。针对钛锻件的表面处理,现将关键技巧整理如下:
一、表面反应层的去除
表面反应层是制约钛锻件理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研磨抛光前,必须彻底清除此污染层,方能获得理想的抛光效果。推荐采用喷砂后酸洗的工艺组合。
1.喷砂处理:
建议选用白刚玉磨料进行粗喷。
压力控制至关重要:喷砂压力应显著低于处理非贵金属时的压力,通常控制在0.45 MPa以下。过高的压力会导致砂粒冲击钛表面产生剧烈火花和局部温升,可能引发钛的二次表面反应,形成新的污染层,损害表面质量。
时间控制:喷砂时间宜为15~30秒,目标仅在于去除铸件表面的粘砂、烧结层及部分氧化层。残留的表面反应层结构需通过后续酸洗高效去除。
2.酸洗处理:
酸洗能快速、彻底地去除表面反应层,且不易引入其他元素污染。
酸洗体系选择:
HF-HCl体系:去除能力强,但可能导致氢吸收量较大。
HF-HNO3体系:氢吸收量较小。可通过调节HNO3浓度(增加浓度有助于减少吸氢)来控制吸氢倾向,并具备一定的表面光亮效果,推荐优先选用。
浓度建议:HF浓度控制在3%-5%;HNO3浓度控制在15%-30%为宜。
二、铸造缺陷的处理
内部气孔与缩孔:
可采用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技术处理,利用高温高压消除内部缺陷。
注意:HIP处理可能对零件的尺寸精度产生微小影响。
替代方案(高精度要求):采用X射线探伤定位缺陷,通过表面磨削暴露缺陷孔洞,再使用激光补焊进行精确修复。
表面气孔:可直接采用激光局部焊接修补。
三、研磨与抛光
钛具有高化学反应活性、低导热系数和高粘附性,使其机械研磨效率(研削比)较低,且易与普通磨料发生反应。
1.机械研磨:
磨料选择:不宜使用普通磨料。推荐选用导热性优异的超硬磨料,如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CBN)。
线速度控制:抛光线速度应严格控制在900~1800 m/min范围内。速度过高易导致钛表面发生研削烧伤(局部过热)和产生微裂纹。
2.化学抛光:
原理:利用金属在化学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表面整平抛光。
优点:抛光效果与钛的硬度、抛光面积及结构形状无关;与抛光液接触的区域均可被均匀抛光;设备要求相对简单,操作便捷;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的钛制零件(如航空发动机部件支架)的抛光。
技术要点总结:
喷砂:低压(≤0.45 MPa)、短时(15-30s)、白刚玉粗喷,仅去除粘砂/烧结层/部分氧化层。
酸洗:优选HF(3-5%)-HNO3(15-30%)体系,高效去污、低吸氢、可光亮。
缺陷修复:内部缺陷首选HIP(注意精度影响)或X光定位+磨削+激光焊;表面气孔直接激光焊。
研磨抛光:必用超硬磨料(金刚石/CBN),控制线速度(900-1800 m/min)防烧伤开裂;复杂件可考虑化学抛光。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将于9月15-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聚势而上,破局向新,让我们以钛锆为名,共赴北京之约!,点击 2025年铁合金在线第二十届国际钛锆产业发展年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