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察一遍。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在8省区掀起的这场治污问责风暴,将对其他未被督察的地区形成强力震慑。
在此次环保督察中涉及的8省区都是有色金属大省,因此一批重污染冶炼和矿山企业的整改关停,对整个行业的开工率影响较大。据 《中国有色金属》报道,铅、钨、锡、稀土等行业企业停产幅度较大。
铅
受督察的8省原生铅产量占中国总产量65%。公开资料显示,6 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为64.7%。机构根据目前环保督查后的情况测算,预计7 月和8 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分别下降至56.75% 和52.92%,降为年内新低。6月原生铅产量26.95 万吨,预计7 月下降3.1 万吨,8 月可能再下降1.5 万吨。
由于原生铅企业产量的下降,短期粗铅供应受影响,铅价也在供应端影响下结束了“跌跌不休”的状态,近期不断上涨,目前已涨至每吨13800 元左右。同时,铅精矿加工费下降幅度较大,个别停产的矿企表示复产的计划可能因此推迟。
钨
此次环保督查中,钨行业受影响最大也最为特殊。相关省份的钨行业企业不仅受环保督查的影响普遍停产,而且因为仲钨酸铵 (APT)的生产工艺问题,相关产能未来有停产改造或者彻底退出的可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APT 生产主要使用离子交换法生产, 废水排放量较大。以前APT 厂大多都没上环保设备,所以在此次环保督查期间及一段时期,这些厂家产能将全部关停。
7 月27 日,主流地区的冶炼企业直接将APT 报价至11 万元/ 吨,较26日的市场成交价格10.5 万元/ 吨的现款价格,足足高出了5000 元/ 吨,钨市也经历了自2015 年钨品价格波动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