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株硬集团:填补领域* 频出“硬核”制造爆款

内容概述在篮球比赛中,不到*后一刻,没有一方会放弃。月日,株硬集团队迎来厂BA第场比赛,面对劲敌中车株洲...

在篮球比赛中,不到*后一刻,没有一方会放弃。6月28日,株硬集团队迎来厂BA第5场比赛,面对劲敌中车株洲所队,株硬集团队在前几节比分落后不少。进入第四节,株硬集团爆发出超强的韧性,逐渐将比分缩小。尽管*后株硬集团队以81:89落败,但株硬集团队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佩。

球场上,株硬集团队不是实力*强的,但他们不放弃,齐心协力,认真对待每一个球;球场外,走过70年风雨的株硬集团,攻克一个个难关,从直径仅0.01毫米的PCB微钻钻头,到万米深地科探井“啃”碎岩石的复合材料,再到能“钻山打洞”的盾构机上的“利齿”,他们一次又一次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领域,不断突破自我,频出“硬核”制造爆款。

从0到1不断突破

球场没有常胜将军,天赋型球员,只有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才能始终保持高水平。

对企业来说,不论起点多高,产品只有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或者基于对市场的需求,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从0到1,这条路株硬集团从来走得不轻松,但一直很坚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硬质合金,“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中,发展硬质合金工业位列其中,从此开启了建设硬质合金产业的征程。

1954年,在走马塘一片荒芜之地,2000多名建设者,喝着池塘水,点着煤油灯,肩挑手扛,开始了新中国硬质合金工业从0到1的征程。

成套引进原苏联设计的工艺装备,选派人员去原苏联学习。开始生产时,直接使用翻译的苏联工艺规程,但这些规程既简单又不完善,他们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生产实践,在苏联工艺规程的基础上,自己编写了更为完善和全面的工艺规程,造出了新中国的*块硬质合金。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已研制出用于QT的钢结合金,中国还是0。从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萧玉麟得知这一*新技术动态后,他和同事没日没夜找资料、做试验。经过4年努力,1966年,原株洲硬质合金厂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GT35钢结合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为航天工程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出于国家战略考虑,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向超深井甚至万米超深井进军。但钻深井和超深井存在地层压力系统多、井壁稳定性条件复杂、高温、高压、深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等难点,因此对钻头要求很高。过去,这一产品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

株硬集团联系中国石油大学、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株硬集团研发团队主要承担硬质合金基体研制。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依托自主创新,株硬集团先后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川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上运用,成功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实现了产品创新“从0到1”的重大突破。

去年5月,在塔里木盆地钻探了一口一万米深的油气井,使用的牙轮钻头,也是产自株硬集团的硬质合金球齿产品。

从1到N无限追求

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更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传承。在株硬集团篮球队,没有明星球员,只有握指成拳的队友。在赛场上,他们相互配合,拿下每一分。在工作上,他们一环紧扣一环,完成产品从“1到N”的*追求。

于洋是厂BA球场上学历*高的球员,从大学接触篮球后,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两年前,博士毕业后,于洋入职株硬集团,成为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名研发人员,参与深井钻头合金齿研发工作。他介绍,“深井钻头合金齿,在技术指标上,还能更近一步。”

工作之余,他也把篮球的爱好坚持了下来,成为公司篮球协会的一名成员,“打球可以解压,也可以加强和同事的交流了解。”

唐凯是球队一员,入职公司也是因为篮球。2006年,他大学毕业到叔叔家做客。午后,看到小区篮球场上有比赛,他跑去围观,后来就一起打球。因为球技好,球赛后,交谈间,大家得知他正在找工作,有队员邀请他来公司面试。就这样,他进入株硬集团工作至今。

如今,他是株硬集团装备物资部原料采购主办,负责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公司出台的质量体系建设规范操作,在信息化平台便捷地采购原材料。这得益于株硬集团SAP-ERP体系建设,实现了运营全流程,管理规范、过程可视、系统高度集成、信息高度共享。

作为一家70年的企业,会遭遇瓶颈,但株硬集团从来不固步自封,而是主动出击,积极与国际*创新企业对标,全面梳理企业科技创新短板清单,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市场技术双驱动的增量创造质量管理模式”,产品结构向“高精尖”方向调整,实施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成为硬质合金行业内*“吃螃蟹”的企业。

经过多年努力,株硬集团螺旋孔棒等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高性能球齿产品、风火轮系列辊环、钻针等重点产品得到快速突破。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