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稀土储氢材料助力能源绿色化发展

内容概述日前,从包头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消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储氢合金材料新产品...

日前,从包头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消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储氢合金材料新产品不断上市,并且在国内动力电池和储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绿色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生产线,生产工艺完全采用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经形成了连续稳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控制体系,通过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明显电化学和储氢特性的高容量新型稀土储氢合金新产品。”中科轩达生产技术部部长肖明介绍说。

能源危机是本世纪中叶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统计,若按目前的水平开采世界已探明的能源,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00年,石油30-40年,天然气50~60年。石化能源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荒漠化等诸多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氢能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成为发展零污染低碳交通的必然选择。”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闫慧忠说。

据闫慧忠介绍,氢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供电供暖等领域,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代表着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氢气资源丰富,发展氢能源具有先天优势。目前国内氢气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已经开始发展煤制氢产业,还有丰富的风电、光电、水电资源,未来都可以用来进行水电解制氢。

“我国氢能源产业相关技术,尤其是燃料电池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肖明坦言,稀土储氢材料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

稀土储氢材料是目前最具应用条件和生产工艺最为成熟和产业规模化的固态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已成为氢能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储氢技术作为氢气从生产到利用过程中的桥梁,是指将氢气以稳定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以方便使用的技术。据肖明介绍,固态储氢是一种低压高安全性高密度储氢方式,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之一。

◎稀土储氢材料风光无限

新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发出来了,存在什么地方呢?传统的能源市场是集中发电、集中储能、集中供电、输电,但是新能源市场不一样,是一个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的形态。因此,采用大规模分散式储存电力是新能源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

储能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电源移动,还可以储存电能和平衡发电与用电,确保电网稳定,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核心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由于具有模块化、响应快、商业化程度高、系统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的特点,是目前技术成熟度及其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储能技术。

二次电池由于可循环使用,具有环境友好性强等特性,在未来几十年里,依然会在储能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相关产业的拉动及国际电池生产厂商在华投资的增多,中国电池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出口国之一。因此,电池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新型绿色能源体系。

据肖明介绍,中科轩达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技术生产的高容量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是研发和生产高功率和大型储能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目前,已经研发和生产了高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材料、高容量耐低温动力电池材料以及高容量大型储能电池材料等多款新型稀土储氢合金产品并投放市场,为先进储能产品的高功率动力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大型储能电池以及高安全性高密度固态储氢装置及系统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材料支撑。同时,研发生产的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高功率低温镍氢动力电池产品已成功应用于HEV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总之,基于高容量新型稀土储氢合金先进储能材料及高功率和大型储能镍氢电池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市场。我们生产的新型储氢合金较传统储氢合金不仅容量提高了30%以上,而且具有良好的低温性和大功率性能,可实现在零下50度下使用。”肖明说。

此外,中科轩达开发生产的高容量新型稀土储氢合金先进储能材料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轻稀土,这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平衡发展和推动我国轻稀土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