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全力实施钒资源综合利用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渤海西部物流有限公司,实现企业...
全力实施钒资源综合利用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渤海西部物流有限公司,实现企业大贸易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作为威远工业龙头——川威集团从单一的钢铁产业发展到集矿业、钒钛钢铁、水泥、钢构、物流、贸易等多产业为一体,逐步实现了“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战略转型。
川威集团的转型可以说是威远县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摊开威远去年的“成绩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9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13.5∶71.1∶15.4调整为13.2∶71.1∶15.7;在全市综合绩效目标考核中实现“三连冠”。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拼搏。2014年威远继续瞄准产业转型,迈步跨越新征途。
创新转型 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川威钒钛制品厂,如石头般大小不一的钒渣块经过破碎球磨、配料焙烧、沉淀洗涤等步骤最后生产出片钒。技术人员表示,川威炼钢厂经过“转炉提钒”过程平均每天能分离出220吨左右的原材料,经过钒钛制品厂的提炼后平均每天能产出17吨左右的片钒(五氧化二钒),基本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别看它不怎么起眼,只需加一点在钢筋中,就能使钢筋的强度、硬度、柔韧性提高很多倍,现在建筑用钢中都要求加入钒。”技术人员表示,片钒还可用于飞机、汽车等制造,我们日常所见的彩色玻璃也是用钒作染料而成色的。依托丰富的钒钛资源及先进的钒钛加工技术,川威集团正在加快钒钛产业链延伸,加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整合,做好钒氮合金、高纯钒、钒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对片钒的深加工已成为川威今后的发展转型方向。
近年来,川威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从单一的钢铁产业发展到集矿业、钒钛钢铁、水泥、钢构、物流、贸易等多产业为一体, “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战略转型无疑将为威远工业发展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年,威远县支持川威、威玻等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钒资源综合利用、七期池窑拉丝等项目竣工投产。钒钛合金、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机械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长足发展,实现产值546.3亿元,占工业总量的91.4%。全县111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增长13.5%。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站在威远县地图前,连界工业园、严陵工业园、镇西食品工业园三大园区星辉相映;走进园区,高炉林立,管道横纵交错,厂区内满载的货车轰隆开过,井然有序……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威远县积极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连界、严陵、镇西三大园区加速扩张,凤凰大道、象鼻咀水库、港华燃气川南应急储备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园区承载能力达13.5平方公里。连界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计划10个1000亿元培育园区之一、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严陵工业园区列入全省特色产业园区。
“要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县域经济发展筑牢骨干支撑。”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如此强调。
今年,威远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载体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钒钛合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认真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千亿川威”、连界“千亿园区”、严陵“三百亿园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和1个百分点以上。
筑新兴产业平台 力促三产发展提速
现代服务业是威远的短板。
近年来,威远县委、县政府在继续保持产业发展总战略不变的同时,下定决心,攻克第三产业短板,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笔者获悉,今年该县将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着力加快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搭建新兴产业平台,以推动服务业项目载体建设,力促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6%。
现代物流业,不仅能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也能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增加消费、扩大就业,同时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威远县将逐步引导川威、建业等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和引进大型专业物流公司的同时,还将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进驻渤商西部交易中心。连界钢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的建成,亦将加快川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打造。
商贸流通业不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更能引导生产和消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威远把做强商贸流通业纳入未来规划,通过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亚洲国际商贸城等重大服务业项目,逐步打造出北部新区、西部片区现代商圈。改造提升主城区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等批发零售市场,着力培育品牌连锁、直营配送等新型业态;加强“新网工程”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等措施的实行,将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激活威远城乡市场活力。
在旅游业上,威远拥有642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施穹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打造船石湖小镇、牛头山景区等新兴旅游目的地。
今年,该县还将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威远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
岁月如歌,发展如潮。谋变、求变,威远正描绘出一幅转型升级的新画卷。
【书记访谈】
乘势而上
科技创新助力威远转型升级 访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近年来,威远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区位提升、基础设施等方面蓄积的潜能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善战者,求之于势。在新的起点上威远县又将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开创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
记者:近期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明确要实施“三大战略”、突出抓好“七个重点”,努力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在此新形势、新要求下,威远要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关键是什么?
曾云忠:基于新形势、新要求,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要突出抓好“三个关键任务”,即要增添改革开放的动力;要激发创新驱动的活力;要保持加快发展的定力。
记者: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的根本措施,威远要如何激发创新驱动的活力呢?
曾云忠:首先,我们要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主导战略,大力实施高性能玻纤、钒氮合金、页岩气开发、生物制药等项目,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25.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19%。
其次,我们要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示范县”,着力提高以技术、人才、投入为核心要素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企业效益,增强威远转型发展的创新动力。
同时,还要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川威、建业、威玻、白塔等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记者:要“保持加快发展的定力”,就要努力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威远将如何行动呢?
曾云忠:我们在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节能环保。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既注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壮大钒钛合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千亿川威”、连界“千亿园区”、严陵“三百亿园区”步伐,着力打造西部钒钛综合利用、西部煤化工、四川玻纤新材料“三大基地”。
突出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现代金融业,开拓穹窿地貌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船石湖小镇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雄飞城市综合体、亚洲国际商贸城综合体和连界钢铁物流中心。力求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坚持产村相融,加快设施蔬菜、无花果、核桃等产业化基地建设,成片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全域规划,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中等城市。同时着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以“康庄富民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路建设。并于今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
【记者手记】
婆城转型唱响绿色生态主旋律
不少人会认为,大力发展工业,会带来污染,破坏生态。走近威远,你会发现这样简单地把发展工业和污染环境等同起来,显然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走在威远县城中,条条大道宽敞干净,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穹窿峡谷绿树成阴、风景旖旎,清溪河流水汩汩,日见澄澈……
2013年,威远狠抓工业治污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线7条,建成场镇污水处理工程8个。《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已获省上批准,威远河、新场河、花园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绿化造林3600亩,森林覆盖率达38.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获评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并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
从河南返乡过年的小吴是威远连界镇人,春节期间从成都坐车经成自泸赤高速回家,不到两个小时就达到威远收费站。汽车驶下高速公路时,直通城区50米宽的建业大道,道路两旁的景观带栽植的香樟、大叶榕等树木错落有致,枝繁叶茂,看得小吴直叹:“还是只有在南方,在家乡的冬天才能看见这么多绿树。威远真的是越来越美,越来越绿了。”
鸟语花香、碧水蓝天,都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威远县通过大力实施“两大生态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城市建设愈加精美雅致,城市环境愈加清新洁净,“工业威远”逐渐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一座“推窗见绿、拥绿而眠”的山水园林县城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散发出独具风采的迷人魅力。
【精彩看点】
打造千亿园区 连界工业园高位求进
近日,笔者走进成渝钒钛公司钒钛炼钢厂,宽阔的厂区内,整洁有序的厂房,现代化的操作平台,让人耳目一新。运输轨道横向拉开好几组,一位技术人员表示,轨道上整齐排列的铁水包中是温度高达1300多度的含钒铁水,这正是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生产钒钛制品原材料钒渣的来源。
在探索出“提钒工艺”前,川威集团炼钢产生铁水的钒渣只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自2008年12月川威钒钛制品厂建成投产后,这些资源从垃圾场回到了工厂车间。
随着川威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达效,川威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5个千亿企业之一,川威集团在连界工业园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翻开《威远县连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一个“到2017年实现园区入驻企业达160户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利润总额110亿元”的五年目标让人有些许惊诧。但随着连界工业园去年被纳入全省“51025”计划10个1000亿元培育园区之一、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笔者对这个五年建成“千亿园区”的目标信心倍增。
千亿产业园如何打造?
按照 “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发展思路,依托川威集团、荣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钒钛钢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以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目前,川威集团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钒钛高强度新型材料、钒电池等配套钒钛深加工工程的科研和市场调研的准备,随着未来电动汽车的飞速推广和发展,钒电池的升级换代和制造产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必将为建设“千亿川威”和“千亿园区”带来无限广阔的机遇。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四川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