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月日下午点,在天铁公司动力厂四号空分和炼铁厂二号高炉主控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低压氧气首次全部平...
9月16日下午4点,在天铁公司动力厂四号空分和炼铁厂二号高炉主控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低压氧气首次全部平稳通过新建机前富氧成功送往二号高炉,1号氧透停运,标志着二号高炉机前富氧成功投运。
机前富氧工程是2025年重点效益工程,工程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中压氧压机向高炉供氧的模式,采用高炉鼓风机压缩向炼铁高炉供氧,二号高炉采用机前富氧后可停运1号中压氧透,有效降低制氧电耗指标,年可节约电费约450万元。
工程建设前期,动力厂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厂领导为主的项目部,2个月的建设期内聚焦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维度,从一个个细节把好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高温下的“高空战役”:1700米管道的精度考验
“管道安装高度20多米,相当于7层楼,每一步都得踩稳了!”8月1日,临时搭建的高空作业平台上,焊工师傅小心翼翼进行操作,项目部技术人员刘中伟正监督盯守,他介绍道,正在进行的是1700多米氧气管道的对接作业——这是整个项目的“主动脉”,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
管道沿线场地复杂远超预期:既有横跨生产车间的高空架设,也有穿越管道密集区的低空绕行,部分路段甚至需要在老旧管线之间“见缝插针”。为了确保安全,项目部组织施工队提前3个月勘察现场,反复优化方案,必须确保每一寸管道精准对接。
建设期间,正逢盛夏季节,工程遭遇了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一度工期落后,动力厂联合施工队倒排工期,根据节点将工作任务分配到每周、每日,新制氧、中厚板、新高炉3个集中作业点同步开展作业。通过优化工序、错峰作业,硬是把耽误的时间抢了回来。
检修窗口的“攻坚时刻”:与时间赛跑的危险作业
“2#高炉检修窗口期只有20个小时,空分氧气管道碰口必须一次成功!”厂领导、项目总指挥卢志涛在班前会上一再强调。这是整个工程中最危险的环节——氧气管道与原有系统的对接,需要在近乎密闭的空间内进行,一旦操作不当置换不彻底,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项目部联合施工队提前半个月准备。从切割旧管道的角度、到新管道对接的角度校准,应急方案的每一个步骤都反复推演。与此同时,风机入口混合器的安装同步推进,这个重达2吨的设备需要精准吊装到指定位置,与原有风机系统无缝衔接。
在施工中,接口焊接工作量大,项目部安全员张国记过几分钟都会大声通报氧气浓度数据,项目部将动火作业升级为特级管理,加大氧气含量检查频次,守护施工安全。
氧气管道对内部洁净度要求十分苛刻,内部有返锈必须重新打磨、脱脂处理必须“一寸也不放过”。每段管道必须精心打磨,用无油吹风机吹扫,经过严格的层层检验,达标后才能安装。
吹扫阶段严控“打靶质量”守护运行安全
9月10日,在动力厂新制氧厂区内,厂领导、机前富氧工程项目部技术人员、设备科、安全科人员围着管道吹扫打靶试验的白色靶板,仔细观察靶板颜色和平整度,判断吹扫质量。
“若吹扫不干净,管道里的杂质在纯氧管道中可能会引燃管道,甚至诱发恶性事故。”制氧车间主任、项目负责人李长录介绍,项目部组织施工单位提前论证,从气源取出点位的选择、吹扫压力的设定,到吹扫顺序的优化,逐一敲定细节。
最终方案将1700米长管道分为4段,“分段吹扫、逐步升压”的方式,既能保证吹扫效果,又能避免对管道造成损伤。
吹扫过程中,制氧车间技术人员根据氮气管网压力变化,通过对讲机指导现场的管道吹扫作业,机前富氧管道吹扫需要大量的氮气,他们分段吹扫,分段检验。由专人守在现场液氮汽化装置旁,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现场调节,保证吹扫质量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的氮气用户。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让项目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创效。”动力厂干部职工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