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国家级荣誉“7连击”!大龙开发区向“高”而行,产业攀登不止步

内容概述从年成立到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龙开发区一路筚路蓝缕,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从1992年成立到1999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龙开发区一路筚路蓝缕,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无废园区”等7块国字号招牌,实现了从“零”突破到“优”质进阶的转型跨越。

现今,这片黔东工业热土正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以“国字号”招牌为引领,向“新”而行,全力推进产业集聚、项目引进、创新升级,奋力奔跑在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赛道上。

产业聚链成群招商成效显著

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优化结构、主攻重点、释放存量、拓展增量、做大总量”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全力以赴抓招商、推项目、兴产业、强配套、固基础,做优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逐步构建形成“龙头企业领航、骨干企业驱动、上下游企业互补”的产业发展生态,助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走进开发区北部工业园,上百家企业星罗棋布共同撑起百亿级产业集群。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业、中科星城等优强企业互相联结、耦合发展,形成集正极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循环产业链,构建起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产品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体系,呈现出主导产业突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集群发展态势。2024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5亿元,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212.38亿元,首位产业发展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坚持“招大引强”和“延链补链强链”的“链式”思维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推动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同时,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粤黔产业协作大会、贸易博览会、铜商大会等各类省、市招商活动,借助平台资源深化企业间沟通合作,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

三大赛道齐飞园区多点开花

开发区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产业、生产性服务保障产业,坚持壮大现有产业、招引优强企业,把招引“增量”与挖掘“存量”相结合,深化锰系精深加工、钠系纵深拓展、综合回收利用三大赛道。目前,开发区有工业企业15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6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

以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为代表,形成领跑行业的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体系。三元前驱体产能15万吨,占全球市场27%;高纯硫酸锰产能13万吨,占全国市场50%;锰酸锂产能7万吨,占全国市场15%;负极用石墨产能24.5万吨,占全国市场15%。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为方能源、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钠系产业在全省开发区率先布局,成为开发区工业产业的新增长点。目前,为方年产20GWh钠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待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满产产值将超5亿元/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以中伟循环、红星电子、星茂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综合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形成了“电池废料-材料回收-电池材料生产”产业循环链,推动开发区产业配套、互补和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循环高效绿色发展。

以东亿电气、弘邦电子、金亿电子等为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轻工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让园区和周边近4000名群众端稳“饭碗”,更为园区的外贸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贵州东亿电气总经理欧阳仕表示:“一个零部件就是一条产业链,内部包含约40个零配件,可直接或间接带动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发展”。

激发创新动力培育发展动能

开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强科创平台创建,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从园区到企业,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去年,开发区被明确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示范开发区”,并入选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对象和外贸提升区。

“锰渣处理曾是全球行业痛点。”在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汇成研究院副院长董雄文介绍说。10多年来,汇成新材料坚持创新引领,深耕锰系发展和研究,联合省内外院校及相关企业,经过不断专研与实践,终于攻克世界性难题锰渣做电池材料并实现量产。2021年3月,建成“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的生产线”。

今年,开发区积极落实“5+3”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季度,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3亿元。眼下,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博邦山河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项目、嘉尚二期等重大项目,纷纷抢抓施工“黄金期”,按下建设“快进键”,力争2025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以上,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篇布局奠定基础。

人才是推动创新的主体。开发区坚持党管人才,制定印发《大龙开发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机制,推进“双招双引”任务同部署、工作同推进,促进人才、项目、产业无缝衔接、有机融合,从“引、育、用、留”等方面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据统计,目前,开发区企业有各类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超1万人,其中,科研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77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4名。

7块“国字号”招牌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未来奋进的有力鞭策。立足当下,开发区将继续以荣誉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以实干为支撑,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让更多“国字号”荣誉在开发区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落地开花。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