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今年是加快实现“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今年是加快实现“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战略目标的奋进之年。大龙开发区紧扣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头号工程”,奋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切实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量、园区产业新技术、服务保障新举措等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新增量锻造园区新动能
在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汇聚、发展起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悉,高新技术企业是对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领域的认可,需要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最终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最权威的荣誉之一。
近年来,开发区立足园区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引、培育力度,通过“一对一服务”“全流程跟踪”等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
目前开发区在建项目为方能源、博邦山河其公司主体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建设速度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伟股份作为开发区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不断向“新”攻克,自主开发了多类产品,沉淀了多项行业领先技术,生产的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与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达到28%,位居全球第一,与国内外数十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如今,开发区汇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正在申报2家。从0到1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向“新”、向“高新”的理念在开发区不断扎根,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提升竞争力。
2025年,在一众高新技术企业的奋发踔厉、勠力同心下,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37亿元、增加值增速17%。放眼当下、未来,随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量上增长,开发区这座工业新城将更加璀璨夺目。
新技术提升发展新成效
在大龙开发区,除了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增量助力发展,园区新能源电池材料、劳动密集型轻工等产业的新技术持续提升发展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
为占领先发优势,贵州嘉尚依托总部技术积极探索,不断攻克各项技术难点,利用电脑模拟和技术实践,设计建造了全球首创的100米长锰酸锂隧道窖生产线,实现上料、混料、装钵、烧结、倒钵到包装全流程自动,现两条投用的生产线每天可生产锰酸锂正极材料40吨。新的生产线相较于最初传统的50米隧道窖生产线,效率提升、产能翻倍、故障率低、生产能耗低。
汇成新材料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及相关企业联合,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攻克技术难题并实现量产。生产线每天可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产出锰金属量约20吨和镍钴金属量1吨,其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原料成本22%、用电消耗降低90%、耗水量降低50%。
一直以来,开发区坚持用“新”发展,与“智”同行,持续推动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上下足功夫,2024年,园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R&D)投入达9.97亿元。如今,园区多家上下游企业在持续技术攻关下,“原锰矿—工业硫酸锰—锂电池正极材料—电池回收”闭环产业链条上,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技术,正不断锻造产业链条的强度和韧性。
新举措打造营商新环境
企业发展不断向“新”,开发区营商环境也是,不断优服务、提效能。
今年来,开发区深耕“红领经开·益企黔行”园区党建品牌,深入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专项行动,落细落实重点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和部门联系包保企业服务机制,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加快推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
项目顺利落地和前期服务息息相关,开发区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靠前服务,为企业梳理绘制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及相关税费流程图”,极大方便了项目落地审批,企业可按图逐项逐环办理有关事项,不再多头跑、盲目跑,该流程图已帮助多家企业顺利落地投产。
政务服务中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起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将多张表合为一张表、多件事并成一件事,让园区企业能“零跑腿”“少跑腿”。
开发区在服务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也大力支持“走出去”开辟拓展海外业务。为让企业海外之路走得更稳健,开发区税务局开启了“定制化服务”“一对一辅导”,结合开发区产业集群特点,新编制《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行业税务服务指引》等手册,详细列出各项税收政策、申报流程、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扫除出海盲点。此外,还优化了退税流程,将退税审核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极大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炎炎夏日,漫步于开发区,新气息蕴含新生机,在含“新”量的浇灌下,越来越多的“新”成果,正在塑造着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