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刚施工完一个1601.05米深孔的自治区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脚步未敢停歇,仍忙碌于多个工区的机台旁。今年,六队已累计施工了3个1500米以上的深孔,钻探综合效率有了显着提高。
效率的提升,靠的是技术攻关。近几年,自治区地矿局破解了深部、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层钻探施工中的多个难题,在钻探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勘查成果——新疆大型钼矿床、叶里克大型磁铁矿、沙尔湖煤田勘查的顺利推进……技术攻关的成果,对奋战在新疆的地勘队伍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攻难题打出中西部第一深孔
哈密市白山钼矿深部找矿项目是自治区深部找矿项目之一。 2010年,项目承担方自治区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在该矿区设计了两个深孔,最深孔ZK15-5孔为2000米。当时,全国只有四个省区施工过2000米以上的钻孔,新疆未列其中。
在施工中,地质六队遇到了泵压高、钻孔偏斜等问题。加大钻头外径、增加钻孔环状间隙后,泵压高的问题解决了。通过合理选择钻井技术参数、设计合理的钻孔结构等措施的有机结合,钻孔偏斜这一施工难题也被攻克了。
ZK15-5孔在2103.46米处终孔,是新疆乃至中西部小口径岩心钻探第一深孔。当年,白山钼矿初步估算新增资源量15万吨,资源量累计达27.5万吨。目前白山钼矿是新疆发现的最大钼矿床,控制资源量达50万吨,远景资源量将超过100万吨。
新方法找出大矿
如今,昆仑山已成为地勘队伍的找矿热点,但高寒高海拔、冰冻层多等不利条件给钻探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2009年,自治区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组织的施工队伍在海拔近5000米的叶里克磁铁矿钻探施工时,就遇到了钻孔结冰问题。
深入分析后,应对方法找到了:每天下午6点以前更换钻头,晚上让钻机空转确保孔内泥浆正常循环,这样就可避免钻孔结冰。此法果然见效!后续施工中再没出现过孔内结冰现象,且孔孔见矿,达到了施工目的。
当年,叶里克磁铁矿估算出铁矿石资源量4702万吨,获自治区地矿局新发现矿产地三等奖。通过后续的勘查,目前叶里克铁矿已达到大型的规模矿床。
低成本攻关结硕果
2009年,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承接了为期两年的吐哈盆地库木塔格—沙尔湖煤炭资源预查任务。在该区域从事过多年勘查工作的一队人深知,沙尔湖煤田地层结构复杂,漏失严重,钻孔报废现象频发。此问题的解决,成了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按照地矿局的要求,一队拿出20万元经费,计划两年内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攻关项目很快就有了结果:一是按照各地层特点制定泥浆配方;二是根据漏失特点寻找堵漏材料和堵漏方法。实验成功后,一队将上述方法在各机台进行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将技术攻关前后两年内的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改进泥浆配方后,事故率降低了50%。改进堵漏方法后,后续施工中很少出现超径、垮孔、坍塌、卡钻等现象,堵漏的成功率一般都在55%左右。施工两年中,钻探成本降低了836万元,效率提高了50%。
此次预查,地质一队共完成钻探进尺10242.4米,探求1000米以浅资源量205.72亿吨。
今后,自治区地矿局将通过优化设计、强化管理、严抓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钻探技术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岩心钻探施工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