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耐材行业与全国一样,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清醒认识山西耐材行业发展现状,摒弃落后陈旧观念,下决心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将是山西耐材走出困境的发展之路。
近几年,受下游行业调整等因素影响,耐材产量下降,利润滑坡,外欠货款压力加大。2015年全省耐材制品产量为260.05万吨,比2014年288.45万吨下降10.92%;山西耐材协会会员中的8户重点企业:2015年下半年合计产量20.73万吨,同比减少10.80%;销售收入4.99亿元,同比减少13.94%:利润2499万元,同比下降13.08%,年末应收帐款3.42亿元,同比增加82.57%。另据初步了解:2016年以来,全省耐材生产经营更加困难。如阳泉全市耐材产业开工率不足10%,该市盂县200多户原料生产企业,己开工生产只有10户左右,不足5%;孝义市耐材企业基础较好,该市共103户耐材企业,开工的也不到40户,不足40%。
面对同样的生产经营滑坡境况,一些企业在消极等待,但也有不少耐材企业不退缩、不惧难,用创新思维,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积极思考当前应做什么、怎样去做?并大胆进行实践。目前,部分耐材企业已初步摸索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逆势而上,并开始见到成效。
目前,钢铁、水泥、玻璃等高温工业均在向大型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产能逐渐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高温工业对耐火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足够规模和技术力量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其长期供货商。下游行业的选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耐材企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优势资源,实行兼并重组,做强做大企业,别无他路。
耐材企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科技创新思维,并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有企业开始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科技兴厂的思路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工作思路和做法是:
(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创品牌占市场增效益
对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开拓创新,转变工艺流程,生产适合当今市场所需的高速磨削、重负荷磨削、高技术精密加工、高级耐火材料以及高技术含量复合型刚玉材料;第二,在原有的生产设备的基础上,从原料制备、冶炼、破碎加工和理化分析与检测等主要装备和辅助装备上,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技术,逐步淘汰原有的落后而低效的生产设备;第三,对于棕刚玉的冶炼工艺变化与碎选过程的质量实行分级控制,对现行的工艺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适应性修改补充或调整,并对原材料严格管理和实施有效质量控制;第四,对棕刚玉产品进行分牌号与分级生产,做到适应市场要求,与时俱进,并做好棕刚玉的专业化生产与市场一对一贴心服务;第五,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努力缩小本公司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差距。
钢铁、水泥、玻璃等高温产业和各类工业窑炉在消耗耐火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耐火材料制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废品和耐火材料废料,这些日益增多的废料,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以上是山西省耐材行业面临现状及部分耐材企业初步创新发展概况。2016年,山西耐材行业要继续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好“耐火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断深入研究分析我省耐材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山西耐材行业扎实、稳步发展。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