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至25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2009年焦化行业运行信息发布暨市场形势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家主要焦化企业的代表和部分钢铁、煤炭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部分新闻媒体记者到会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参加会本次会议单位有120多家,代表150多人。会议由杨文彪秘书长主持,
焦炭市场专业委员会承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司侯世国副司长作了《加快炼焦行业结构调整 提高抗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报告。他指出焦炭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面临极大压力。要从根本上改变炼焦行业的被动局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加快炼焦行业淘汰落后,优化行业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加强企业排放物的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才能增强企业和行业抗御风险能力,这也是政府引导炼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下一步炼焦行业结构调整工作主要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行业准入条件,实施“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公告制度”,推动更多企业达到准入条件,并协调金融、外贸、运输、电力等公共资源和政策向公告企业倾斜,引导企业逐步达标。同时加强信贷、土地、环保、供电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对新建和改扩建的项目,在进行投资管理、环境评价、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审核时,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严格把关,决不允许再上新的落后能力。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炼焦生产企业采用煤调湿、风选调湿、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粉煤制半焦、干法熄焦、低水分熄焦、热管换热、导热油换热、焦炉烟尘治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焦炉煤气制甲醇、焦炉煤气制合成氨、苯加氢精制、煤沥青制针状焦、焦油加氢处理、煤焦油产品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加大淘汰落后能力的力度。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能力的总量目标,“十一五”后三年,仍将要淘汰5000-6000万吨落后小机焦生产能力。工信部将组织地方制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总体数量和分年度进度,并将其直接落实到具体企业,明确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督促各地按计划淘汰,全面完成国务院下达的淘汰落后的任务。
四是落实好中央财政支持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中央财政为支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已安排部分资金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补助和奖励,工信部要进一步督促各地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解决淘汰落后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淘汰进度,确保“节能减排”的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这也有利于防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制约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是完善清洁型热回收焦炉和干馏煤(
兰炭)的规范管理措施。清洁型热回收焦炉和干馏煤作为煤炭的其它加工利用手段,近年在部分地区有所发展,这些工艺措施有其自身特点,如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少,环境压力小,拓宽了原料煤使用范围,产品质量好,成本低等等,这有利于改善焦炭生产与资源、环境矛盾。但是目前这类企业总体水平低下,工艺尚不成熟,运行数据不完备、设备不定型,难以进行规范管理。因此,既不能简单地取缔这些新事物,也不能放任自流,应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规范,促进其提高水平,健康发展。遵循这一原则,工信部委托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专家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研讨工作,形成了两个专题报告,对这两项工艺提出了系统观点。目前一些重点地区已就此着手研究规范条件措施,政府将根据客观实际适时修订《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将清洁型热回收焦炉和干馏煤纳入准入公告管理之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六是进一步监控焦炭出口。炼焦企业生产资源消耗高,排放有害物质多,应最大限度地控制总产量,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不宜过多出口。目前加上包含在出口钢材内的焦炭出口总量已达700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消耗煤炭近2亿吨,这也成为国内焦炭产能不断扩大、落后企业难以淘汰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焦炭出口、降低焦炭产能是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而对炼焦回收的煤焦油、粗苯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关税,我们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适时调整措施。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炼焦行业的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必将能取得更加显著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肖春泉副局长对我国工业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副司长刘富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工业生产尚在底部运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仍在延伸,启动内需取得初步成效,因此国家将实时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作了《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努力促进焦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题报告。他对2008年我国焦化行业运行的主要情况与特点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200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一年,更是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经受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上半年焦炭生产高成本,焦化产品市场高需求、高价格,焦化企业高盈利;8月下旬以后,焦化产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价格大幅度下跌,焦化企业大面积减产限产或停产半停产,焦化行业大全面亏损。火爆旺盛的市场与冷酷严寒的国际金融危机,冰火两重天的骤变,使我国焦化行业多年来过度扩张和粗放经营发展问题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冲击和洗礼。
黄会长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我国焦化行业呈现10大特点:1.焦炭生产前升后降,全年产量负增长;2.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出口关税提高,焦化产品出口大幅度减少;3.积极适应市场,努力促进产销平衡,行业协调健康发展;4.产业结构优化,机焦产量增长幅度加快、比重提高;5.淘汰落后加快推进,新投产焦炉增加,技术装备水平提高;6.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严格管理,节能减排取得较好成效;7.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价格高位运行;8.化产品回收加工、焦炉煤气利用水平提高;9.焦化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焦化企业从高盈利变高亏损;10.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大型焦化企业集团组建势头加快。
黄会长对2009年焦炭行业发展与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展望。2009年,将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焦化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运行最艰难的一年,而且将有可能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全球钢铁-焦化行业处于下滑态势,我们的一批焦化企业也将随着一批钢铁企业同时面临一个兼并重组,乃至一批缺乏竞争力企业破产关停的高峰期,能源资源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和地方保护等兼并重组成本阻力降低,这对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而言是一个机遇。1.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现我国焦化行业新发展的有利条件;2.全球经济增速下滑、钢铁减产限产,国际市场焦炭需求进一步萎缩,我国焦炭的直接和间接出口将大幅下降;3.焦化产品市场短期难以完全恢复,2009年焦炭需求预期将进一步呈下降态势;4.炼焦煤资源供应将由紧缺趋向缓和,国内外炼焦煤价格仍有下降空间;5.加快淘汰落后,谨慎抉择新建增加焦炉产能;6.焦炭生产成本居高难下,焦炭市场将在震荡中前行;7.坚持做好化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8.深入贯彻落实《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促进焦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