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始终跟不上社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至于全球煤炭增量的%来自中...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始终跟不上社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至于全球煤炭增量的70%来自中国。2012年随着我国的煤炭消耗超过全球的50%,严重的雾霾污染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因而,从2013年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已经变化。过去,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目标和动力主要来自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而现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目标,已经变成了雾霾治理。
整个2013年对水电影响最大的是5月出台的“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当时社会舆论都误以为水电的电价偏低,因而此规定是对水电的重大利好。但实际上,上网电价低的仅仅是过去建设的老水电,现实中由于移民、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新建的水电站的电价,早已超过一般的火电。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我国新建电站的平均成本,已超过每千瓦1.5万元。
当然,水电开发企业都不会误读这一政策。因此,2013年我国水电的核准开工量再创“十二五”来的新低,全年不足千万千瓦。如果这种水电发展减速、刹车的局面不能尽快改变,不仅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将要落空,而且,我国的雾霾治理也很难收到实效。因此,如何调动起水电开发的积极性,是2014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认为,虽然水电的上网电价被政策限定,但是,水电的低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众所周知,水电的成本主要来自建设投资的折旧。目前我们核算水电电价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超过30年。而在现实中,多数水电站的实际运行年限,大都超过百年。正因为此,国内的水电开发企业,才既不愿意去开发手中的项目,同时却绝不肯把项目转给他人。因此,要解决新建水电定价过低的矛盾,最好把水电的长期价值体现出来。例如,如果能把水电的折旧年限提高一倍,那么水电的电价也能下降近一倍。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合理调整水电电价核定方式,是解决当前水电开发积极性不足的当务之急。因为,只有落实好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英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