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月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体制改...
3月9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体制改革。《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这是官方首次确认新电改的进程。
此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也表示,新电改方案“过一段时间”后出台,预计时间是半年后。
但是,从目前来看,随着能源改革提速,新电改的速度也有望超预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笔者表示,改革预期强烈,估计新电改方案对外公布的时间也会很快。此次电改的外部环境较好,煤价低,电力供应过剩,电改更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
据了解,本轮新电改政策的核心是电价改革,意欲破除电网垄断格局,将上网和销售电价价差为主要收入的模式改变为按照核定输配电价收入模式,推进电网两端的市场化机制。
此外,新电改方案重点是“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即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交易平台独立,加强规划。受新电改方案已经内部下发消息的影响,昨日,电力股集体飘红,板块涨幅达2.09%。
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新电改方案还要看具体细则,关键在于下一步的具体实施细则和试点工作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15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创23个月次低,其中2月份用电量更是出现负增长。
我国电力已经步入相对过剩时代,电力行业在这种背景下也有望迎来深度调整。拥有多元电网输配端和供电能力过剩的地区或将是率先开展新一轮电改的试点地区。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地方电网企业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电网建设运营经验,电改后能迅速扩大电网范围和售电量。同时售电主体的多元化能够显着降低外购电成本,地方发电企业有望被打造成为当地的综合能源平台。
此外,2014年我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创新低,电力供应相对宽松。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价下调预期。从国外电改经验来看,长期而言电价水平约降低20%左右。
国家能源局官网3月9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体制改革,《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自从2014年年底开始,外界关于新电改方案获高层批复即将出台的消息便层出不穷,而王禹民的上述表态则被视为官方首次确认此事。
在中国进行电改是一个极其漫长和艰难的过程。目前,中国此次电改离上一次启动的第二轮电改至今已经过去整整12年了。
那么,新电改方案究竟要怎么改?改的目的是什么?
新电改要改什么?
笔者目前无法获知新电改方案的具体细节。不过,从王禹民在上述官网上所阐述的观点,或许可以了解其大概。
王禹民说,电力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要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要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具体的改革措施,王禹民说,一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二是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三是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四是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五是优化电源和电网布局。
针对以上第二点,王禹民曾在2013年表示,改变电网统购统销的运行体制,就是输电与售电分开,“输电的不卖电”,输电一方建好输电通道,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建设与维护,售电一方负责卖电,参与市场交易。
“我认同这种说法。”国家发改委系统一位官员对笔者说,“这也是电改的关键部分。”
王禹民说,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现代电力市场。
他还说,结合中国国情和电力工业实际,电力市场建设要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原则推进。一方面要规范现有各类交易,包括电力大用户直接交易、跨省区电能交易等,这些还需要“扩大交易规模”。另一方面是开展能形成有效市场价格信号的交易机制试点。
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正式落地,输配电改革扩容,预计电改的不断推进将为电力板块带来持续的政策红利。随着电改政策出台,全国5.5万亿度售电对应的万亿元级别市场即将开启,
内蒙古或开展输配电改
电改2.0启动,广东走在全国前列,揭示新一轮电改将着重于输配电价改革和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由于用电量大、用电成本高,广东省电改进程领先全国。自2003年率先实现厂网分离、2006年开展直购电交易后,2014年广东省推行直购电深化改革,深圳市率先实施输配电改。广东省电改模式揭示了我国新一轮的电改的路径,判断拥有多元电网输配端和供电能力过剩的地区或将是率先开展新一轮电改的试点地区。
售电侧的放开带来千亿利润市场。相比广东,申万宏源电力分析师刘晓宁判断认为,第二个电改试点地内蒙古或将开展输配电改、扩大经营性电价市场化的综合电改。内蒙古电力资源丰富,且拥有大型的发电、输配电一体的地电企业,直购电量全国第一,最容易开展输配电改和市场化交易。内蒙古煤炭、风能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外输电力地区之一。受外输电力通道建设滞后的影响,内蒙古发电能力过剩。为消纳过剩装机,内蒙直购电规模居全国首位。除国网公司外,内蒙古拥有直属自治区政府的大型省级地电企业“蒙西电网”。由于拥有非独家垄断的输配端形态,且发电能力过剩,对此,在内蒙开展输配电改、扩大经营性电价市场化的综合电改。
此外,云南省和东北三省供电能力过剩,或将扩大经营性电价市场化规模。预期云南省丰水期在直购电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富余电力消纳”的竞价交易。受外输电力需求下降和自身水电装机扩大的双重压力,云南水电弃电量不断增长,直购电交易或将不断扩大。东北三省的发电装机规划远超过了新建特高压通道的输电能力,通过经营性电价市场化可降低工业用电成本,消纳过剩的发电能力。
核电设备市场约3500亿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无论从环保还是经济性方面都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发展核电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近日正式由国务院核准开工,标志着核电重启。目前,我国已投运核电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在建2844万千瓦,要完成2020年发展目标,缺口约3900万千瓦,对应核电设备市场空间约3500 亿元。2015年-2020年每年平均需开工6-7台百万千瓦核电新机组,根据招标进度,设备商订单有望在2015-2016年集中释放。
广证恒生首席分析师姚玮发布的报告认为,“一主一辅、辅线先行”,“华龙一号”抢占海外千亿核电市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线路以AP1000为主,“华龙一号”为辅,由于AP1000关键设备技术问题导致示范项目进度拖延,而中核与中广核技术融合的三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承担起国内核电新项目以及“走出去”重任,国内示范继而海外推广的“辅线先行”路线逐渐明确。2030年前,世界核电新增装机有望达221GW,逾5500亿美元的市场增量空间,假设“华龙一号”获得10%的增量市场份额即22GW,对应341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核电是的排头兵项目,海外市场逐步打开。进入2015年以来,核电“走出去”的好消息不断。2015年2月4日中国、阿根廷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有望落地阿根廷。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确认,中国将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电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应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三代核电技术正逐步受到市场认可,海外市场逐渐打开。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