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月日,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
7月11日,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绵阳举行。
这场汇聚院士专家、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产业链企业的盛会,不仅为绵阳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擘画了发展蓝图,更以务实举措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吹响了打造“西部磁都”、争创全国磁性材料“第四极”的冲锋号。
当天上午,与会嘉宾实地参观巨星永磁磁性材料产业展厅,展厅使用了人形机器人进行讲解。人形机器人单台用量约3.5公斤钕铁硼磁钢,据预测,全球未来需求有望达到百亿台,磁钢需求将达千万吨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同步举行的协同创新合作恳谈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李卫的主题发言成为焦点。作为磁学与磁性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李卫从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最新发展动态,为绵阳建圈强链把脉定向。他指出,绵阳需立足产业、研发、人才等优势,发挥院所作用,把资源端、材料端、应用端、产品端串联起来,加速推动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建圈成链。
作为链主企业代表,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浩现场表态:“力争每年发布一项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发挥链主企业责任,助力招引周边优势配套企业和新兴电机产业的投资机会,丰富绵阳磁性材料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黄浩的这一承诺已付诸行动——企业牵头赴全国各地开展链主招商,吸引了多家配套项目落户,去年攻克“超高性能58SHT磁钢”技术,产品迅速从实验室迈上生产线。今年,低成本高性能50SH系列产品的发布更是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潜心攻关的成果。
这一突破不仅显著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轻了对稀缺资源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担,为下游电机产业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该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效工业电机、精密仪器仪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会上,中国(绵阳)科技城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开启了产业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发布《共建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创新生态绵阳倡议》,科研院所、企业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及新机会,开展上下游企业供需配套合作集中签约等活动,进一步彰显绵阳“集链成群”的决心。
活动现场,巨星永磁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完成上下游供需合作重磅签约。
大会落幕,征程再启。本次大会同步释放绵阳产业雄心:科技城规划建设2400亩磁性材料产业园,通过专项政策扶持与靶向招商,力争2027年培育产业链规上企业30家,实现产业集群产值超110亿元。作为核心链主企业,巨星永磁将持续以技术引领和生态共建,助力绵阳争创全国磁性材料产业“第四极”。
市委常委、科技城管委会主任郑志恒出席大会,副市长邓辉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