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双碳背景下 培育钻石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内容概述双碳提出的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更是对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双碳提出的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更是对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500亿美元(数据来源:《2021碳中和目标与气候风险:气候变化经济损失评估》)。

基于此,各国多举措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更是在2020年向世界宣布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因此,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

给培育钻石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培育钻石生产国,拥有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伴随着培育钻石关注度的提升与消费市场的兴起,在市场未来可期的同时,也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下的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在政策导向上,随着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的逐步建设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的建设与运用,更多行业的能源使用与污染物排放都将逐步纳入管控范围,培育钻石企业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在国际贸易方面,作为培育钻石的*大消费市场,美国和欧洲也对绿色低碳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3月,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达成协议,将于2026年开征“碳关税”;美国也在筹划“污染方进口费”。这些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崛起,培育钻石的市场认同性也受到了挑战:供应链是否全程可追溯且绿色低碳?是否生态友好?是否可持续发展?

2.*的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培育钻石企业积极响应,加快绿色转型升级,能够在体现社会责任担当的同时,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首先能够在未来纳入管控范围时,直接获得碳排放权(碳汇)、用能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收益。其次,能够获取绿色金融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培育钻石企业,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如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各省市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等。*后,更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塑造绿色环保品牌形象,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与消费者青睐。

培育钻石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国内的龙头企业已经在逐步迈进。

力量钻石公司、郑州华晶公司、黄河旋风公司、中南钻石公司等均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编制双碳目标方案、自行监测方案、定期监测污染物或在线连续监测及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等;推进能效对标和能耗定额管理工作。在生产运营能效优化方面,推动清洁生产、定置管理;生产运营中使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强化绿色运营、绿色办公,不断推动公司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2.国外龙头企业也积极应用低碳技术,获取更高的市场认同。

英国Lark&Berry公司于今年4月宣布启动一个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与瑞士碳捕获初创公司Climeworks合作。每售出5000英镑的钻石珠宝,便能从大气中清除65公斤多的二氧化碳。

美国AetherDiamonds公司利用从空气中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合成碳氢化合物后制造钻石。该公司声称每制造1克拉钻石便可从大气中清除大约20吨碳,有效地抵消了美国消费者平均1.25年的碳足迹。

3.具体而言,培育钻石企业培育钻石企业可以从如下九个步骤采取行动:

(1)盘查并设定碳中和目标。把握整体情况,甄别碳减排机会点,企业的后续行动才能切中要害且行之有效。

(2)优化运营能效。优化工作流程与方法,部署电力检测及管理系统,开发废弃物循环利用机制。

(3)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部署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自有可再生能源系统,或外购绿电。

(4)打造绿色建筑。部署电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LED系统;采用能效更高的供暖供冷系统。

(5)绿色工作方式。鼓励员工践行绿色工作方式节约用电、减少不必要的差旅等。

(6)供应链脱碳。采用可持续材料、流程和物流的供应商。

(7)设计可持续产品。减少产品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通过可持续运营推动生产流程减排。

(8)采用绿色下游物流。车辆电气化、使用可持续燃料、提升能效等手段促进自有车辆脱碳,或与环保型飞机、船舶和车队供应商合作。

(9)助力外部脱碳。利润用于更进一步的外部脱碳工作,如植树造林、供应链脱碳等。

结束语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培育钻石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展现社会责任担当,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并在工作过程中,通盘谋划,有序推进,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