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月日,从伊犁的天山深处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近年的努力,新疆地矿局在新源县发现评价了一处...
5月20日,从伊犁的天山深处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近10年的努力,新疆地矿局在新源县发现评价了一处特大型金矿——卡特巴阿苏金矿,可提交金资源量53吨,远景金资源量有望超过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潜在经济价值近200亿元。这是近年来新疆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又一大突破。
新疆幅员辽阔,矿产蕴藏丰富,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高山耸立、戈壁纵横、沙漠遍布,具备多种成矿条件。翻开新疆地质矿产图,仿佛开启了一座神奇富饶的“宝库”之门。新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以其丰富多样的矿种丰富多样的矿种、矿产资源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宝地。
近年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3年,国家大幅投入勘查资金国家大幅投入勘查资金,新疆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系列大突破,矿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新疆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一系列大突破实现了大跨越。
高位推动,地质找矿热潮涌动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投入勘查资金达几十亿元。自治区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投入勘查资金35亿元,投入之多在其历史上实属首例,从而取得了根本性、长远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突破。
3年来,依托“358”项目,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主力军——新疆地矿局通过不懈努力,共发现矿产地25处,提交可供开发矿产地12处,新确定3大找矿远景区和8处大型矿集区,探求了一大批新增资源量,从而形成了一批新的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和资源接替基地,在新疆地矿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措施,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也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必须实现经济腾飞,而经济的腾飞又需要依托新疆优势矿产资源。
打开全球成矿地图,就可以发现全球三大古亚洲成矿域主要成矿带都和新疆相连,新疆的成矿条件非常好。目前,新疆已经发现了138种矿产,占全国已知矿种的80.7%,居全国第二;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79种,其中有8种列全国首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达43种。新疆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矿产种类如此之多,资源配套程度之高,储量之丰富,在全国都属少见。如此优势使得新疆必然成为中国重要资源战略接替区。
然而,与良好的找矿远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新疆仍然有很多地质工作空白区或工作程度比较低的地区,找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如何突破找矿工作的瓶颈,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满足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对整个资源的需求?这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投入勘查资金达几十亿元。自治区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投入勘查资金35亿元,投入之多在其历史上实属首例,从而取得了根本性、长远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突破。
政策支持、资金倾斜、人才汇聚……都给新疆地质找矿工作实现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的3年,新疆地质找矿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从天南海北来到了新疆。3年来,在新疆三大成矿带新确定的13个找矿远景区、23个矿集区、6个整装勘查区,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万余名地质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为新疆地质找矿工作挥洒汗水。“举全国之力,建设好新疆”的决定,再次让全国、让世界将目光、热情和希望,一起投向广袤的新疆。259家地勘单位从全国各地汇聚新疆,从昆仑山脉到准噶尔盆地,从东疆戈壁到阿尔泰山下,林立的钻塔下钻机轰鸣,奏响了地质找矿大突破的“进行曲”。通过大会战的形式,持续开展全疆范围内的地质勘查工作,进而推动了地质工作持续投入、持续发现、持续评价、持续突破的良性循环。
3年来,依托“358”项目,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主力军——新疆地矿局通过不懈努力,共发现矿产地25处,提交可供开发矿产地12处,新确定3大找矿远景区和8处大型矿集区,探求了一大批新增资源量,从而形成了一批新的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和资源接替基地,在新疆地矿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群策群力,地质找矿成果丰硕
镍矿探获镍金属量138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萨瓦亚尔顿金矿新增金金属量70吨,累计超过100吨,达到超大型规模。还有新确定西天山那拉提金矿带,发现多处金矿点,也呈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卡特巴阿苏金矿中期可提交金资源量达53吨,远景金资源量有望超百吨。
翻阅3年来新疆地矿局的找矿新发现,可以发现这些成果为新疆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的作用不言而喻:
煤矿整装勘查实现新突破。目前,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自煤炭。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到2020年,我国煤炭年需求总量将达50亿吨左右,除新疆之外的其他地方每年最多只能提供30亿—35亿吨煤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批老的煤炭基地正在面临枯竭。国家对于新疆煤炭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
有数据分析,新疆有2.19万亿吨的远景储量,但这只是远景储量,煤到底蕴藏在哪里,是否适合开采,这都需要地质工作者进一步进行地质勘查。从2009年2月开始,新疆地矿局便在东疆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预查。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2009年2月,在“吐哈煤田大南湖—野马泉煤炭资源预查项目”工区中发现了170米的特厚煤层。随后随后,在“库姆塔格—
库姆塔格—沙尔湖沙尔湖”工区打出了151151.34米的单层巨厚煤层米的单层巨厚煤层,创下了中国之最。北疆地区的煤炭勘查工作也捷报频传北疆地区的煤炭勘查工作也捷报频传。和什托洛盖煤田5个勘查项目预计可提交810亿吨的煤炭资源量都对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新疆地矿局潜心研究的煤炭资源量,一举跃升为超大型整装煤田一举跃升为超大型整装煤田……这都对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学部署,煤炭勘查开发工作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果得了十分优异的成果……仅2012年一年年一年,就承揽实施煤炭资源调查和勘查项目22个,探获煤探获煤炭资源量1000余亿吨。在煤炭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新疆煤炭资源的优异成果,为“西煤东运”工程和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资源支撑,为今后整装勘查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金属矿勘查成果不断扩大。围绕打造自治区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新疆地矿局以西天山、西昆仑为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联合开展整装勘查,突出抓好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昆仑塔什库尔干两大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截至2013年年初,累计探获铁矿石资源量21亿吨,新增两亿吨。其中,阿吾拉勒铁矿带备战、智博、敦德、尼新塔格、松湖等重点矿区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规模继续扩大,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塔什库尔干铁矿带切北、赞坎、叶里克等矿区深部均见较厚矿层,资源控制程度明显提高。还有新发现木库尔、卡拉本、闹旭东等多处有进一步找矿价值的铁矿点。新疆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金属矿资源接替基地。
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成果丰硕。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生产和生活资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逐渐出现了供需缺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新疆地矿局围绕国家急需重点矿种,着力在拓深度、扩规模、找新点上下功夫。其中,坡一镍矿探获镍金属量138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萨瓦亚尔顿金矿新增金金属量70吨,累计超过100吨,达到超大型规模。还有新确定西天山那拉提金矿带,发现多处金矿点,也呈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卡特巴阿苏金矿探获金金属量27吨,达到大型规模。
有色金属方面,沙东钨矿资源量4.4万吨,具备大型远景规模。苏云河等大型斑岩型钼矿规模继续扩大。以甜水海、天神、火烧云等矿区为重点的喀喇昆仑山岔路口铅锌矿带勘查也取得重要进展。喀拉达坂一带铅锌矿、维山银多金属矿等矿区资源储量明显提升。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所有领域,新疆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开发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急需此矿产的局面。
除了煤除了煤、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方面取得突破之外破之外,新疆地质勘查工作在水文、非常规油气资源资源、基础地质和综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
围绕国家作持续发现、持续评价、持续突破,全面完成新疆“358358””项目前五年各项目标任务项目前五年各项目标任务,并为实现总体工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需求,突出重要成矿区带和优势矿种找矿突破,惠及民生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的重大发现,为喀什、克州新建两个300万吨钢铁厂提供了资源支撑。尤其是赞坎、切列克其两个铁矿的建成投产,年处理矿石200万吨—300万吨、铁精粉产量90万吨,可创造年产值近10亿元、利税近亿元,拉动当地就业2000人—3000人。
资源保障,强力拉动经济发展
正是不断有令人欣喜的找矿成果,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才进一步坚定了来新疆建功立业再创辉煌的决心,才会纷纷入驻新疆,为新疆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为新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提供支持
资源富集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后来居上,必须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地缘优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新疆实现后发赶超战略的一个历史性选择。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乘势而上,这是新疆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不久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为新疆未来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其中在加速经济跨越发展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不断拓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会议认为,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一定要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并且要加快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2011年10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再次对资源开发战略作出了详细阐述,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5000万吨原油、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煤制气、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石油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动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利用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加快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等煤炭清洁、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煤—电、煤—电—化、煤—电—冶产业链。加快油砂矿、煤层气、油页岩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开发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三塘湖煤田开发,探索煤炭开发效益最大化的新模式,让资源开发惠及各族人民,努力形成长远竞争力。会议强调,要依托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发展铁、铜、镍、黄金、铅锌、钾盐和重要稀有金属的深加工,尽快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
2012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推动中石油“新疆大庆”计划实施,支持和促进油气和炼化增产,加快发展石油石化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三塘湖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白杨河煤炭资源整体勘探开发的前期工作。依托优势矿产资源,加快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等煤炭清洁、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延伸煤电、煤电化、煤电冶、煤电硅产业链条,尽快实现煤炭深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发展铁、铜、黄金、钾盐和重要稀有金属的深加工,尽快形成一批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如何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已成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新疆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3年,新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坚持走“集约化、高效益、循环式”发展道路,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动力和耐力。2010年以来,新疆生产总值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净增1000多亿元。2012年,新疆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均达25%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期间,投身新疆资源开发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到去年年底,共有超过100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新疆,建设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等项目66个,计划投资数千亿元。
以疆煤外运、疆电外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程,不仅加速了新疆优势资源转化的速度,也极大地支持了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健康发展。其中,开启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新格局的疆电外送工程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目前,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进展顺利,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投运,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近年来地质找矿的丰硕成果支撑,新疆的资源开发将遇到多大困难,而正是不断有令人欣喜的找矿成果,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才进一步坚定了来新疆建功立业再创辉煌的决心,才会纷纷入驻新疆,为新疆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为新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提供支持。
优势矿种找矿突破,惠及民生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的重大发现,为喀什、克州新建两个300万吨钢铁厂提供了资源支撑。尤其是赞坎、切列克其两个铁矿的建成投产,年处理矿石200万吨—300万吨、铁精粉产量90万吨,可创造年产值近10亿元、利税近亿元,拉动当地就业2000人—3000人。
新疆地矿局水文地质队通过近两年的地热勘查,在塔什库尔干县城附近圈定了一处4万平方公里的地热田,并经施工建设地热流体温度高达103℃的自喷井。如今,源源不断的地热水,不仅为贫困的塔县人民带来温暖,亦为拉动塔县旅游业、养殖业和新兴农业带来了福音。
卡特巴阿苏金矿在建设之初就修建了一条从山区通往新源县的公路,这条全长22.5公里的公路不仅服务于矿区开发,更为当地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开发松湖铁矿的新疆地矿局宝地矿业公司在开发矿业的同时,为当地牧区修建了一条公路,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的生产生活;他们还出资为当地牧民的毡房通电,为牧民们带来光明和现代文明生活;在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他们还常常慰问贫困牧民,为他们送油送肉。
地质找矿工作推动了新疆矿产大开发,加快了新疆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换,更为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带来了民生福音。
2011年,新疆地矿局共承揽实施各类勘查项目304项,在取得一系列找矿成果的基础上,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一批现代化矿山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北疆地区阿舍勒铜矿,伊犁州阿希金矿、智博铁矿,准东地区煤电基地,东疆地区罗布泊钾盐矿、土屋铜矿和阿拉塔格铜矿,特别是南疆地区库拜煤电化工基地、塔什库尔干铁矿基地等,对南疆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的重大发现,为喀什、克州新建两个300万吨钢铁厂提供了资源支撑。尤其是赞坎、切列克其两个铁矿的建成投产,年处理矿石200万吨—300万吨、铁精粉产量90万吨,可创造年产值近10亿元、利税近亿元,拉动当地就业2000人—3000人。
位于帕米尔高原高寒山区的塔什库尔干县,冬季寒冷漫长,煤炭资源尤其短缺,运煤路途遥远致使煤炭价格高、居民取暖难,县城周边的牧民只能靠干牛粪和柴火取暖。新疆地矿局水文地质队通过近两年的地热勘查,在县城附近圈定了一处4万平方公里的地热田,并经施工建设地热流体温度高达103℃的自喷井。如今,源源不断的地热水,不仅为贫困的塔县人民带来温暖,亦为拉动塔县旅游业、养殖业和新兴农业带来了福音。
事实上,为新疆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贡献力量一直以来都是新疆地质找矿工作者以及资源开发企业的职责。资源所在地多是山区或者荒漠戈壁,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当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种种困难,参与资源开发企业纷纷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卡特巴阿苏金矿在建设之初就修建了一条从山区通往新源县的公路,这条全长22.5公里的公路不仅服务于矿区开发,更为当地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开发松湖铁矿的新疆地矿局宝地矿业公司在开发矿业的同时,为当地牧区修建了一条公路,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的生产生活;他们还出资为当地牧民的毡房通电,为牧民们带来光明和现代文明生活;在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他们还常常慰问贫困牧民,为他们送油送肉。
一轮又一轮的勘查机遇,一次又一次的找矿奇迹,不负众望的新疆地矿局,以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速度,实现着服务地方经济、惠及社会民生的大步跨越。他们用一系列地质找矿的新成果,生动地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
2013年,矿产资源开发的号角在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再次吹响。地质工作者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地质找矿新战斗。相信在新疆地矿局的安排部署下,在自治区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献身地质精神的鼓舞下,新疆地矿事业必定取得新的辉煌!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