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月日,由稀土院天津分院、中稀易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断热稀土项目转让&mid...
8月13日,由稀土院天津分院、中稀易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断热稀土项目转让·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成立暨稀土高附加值产品万吨级采购战略协议签约仪式”在津举办。本次项目转让是稀土院天津分院在产业研究院平台下摸索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将有效进行科技转化,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会上,稀土院天津分院院长张光睿、中稀易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崛签署了断热稀土项目转让、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成立及稀土高附加值产品万吨级采购战略协议。双方将通过“与企业家一起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手段,加强科技金融合作,或衍生孵化企业,或知识产权转让,促进共性技术转移和扩散,不设围墙,向社会开放创新资源,吸引社会各界创新人才、思想、资本等共同参与创新,分享智慧,共享成果。
当前,竞逐碳中和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设立加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新型断热稀土材料是以科技赋能碳中和的绿色环保新产品,将其直接涂在玻璃表面,可实现高透过率前提下95%红、紫外线断热效果,能够在3小时内快速降温,大幅降低室内空调能耗。我们的建筑30%至50%的建筑能耗都是通过玻璃流失掉的,夏天热能进入到房间里,冬季又向外流失,将这种稀土产品涂在玻璃上,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有效节能20%左右。”杨崛介绍。目前,新型断热稀土材料在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在断热效果、便捷度及稳定性等方面均大幅领先于目前市场上的玻璃贴膜、low-E玻璃及中空玻璃等同类产品,将颠覆整个传统玻璃节能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断热稀土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液态形式,主要用于改造已经建好的玻璃上,直接将液体涂在玻璃上,就可以达到节能、减排、隔热的效果。这项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在高铁站、机场、商业中心、办公楼等地。第二种是固态形式,加在玻璃中,可以直接用于新修建的房屋。第三种是金属涂层,主要用于工厂厂房改造、集装箱、储油罐、管道等,经过现场测试,表面温差可以达到30摄氏度。
“如果这项技术只在研究院或者研发机构,想要走向市场是很困难的,因为需要把技术转化为商品。”杨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发明专利里有90%都没有实现市场化。所以我们这次的合作与以往传统的研究企业成果转化有所区别,稀土院天津分院有资源、技术和人才,我们有市场,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两者结合。”
张光睿表示,根据市场需求倒推制定研发方向,这种合作模式是一个长久的规划,后期还会有二代、三代产品的研发。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实验室的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商品,这就实现了科技开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