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杨大勇就新能源产业、农业发展、旅游产业提质等接受新京...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杨大勇就新能源产业、农业发展、旅游产业提质等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白城市将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吉林西部增长极。
新京报: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去年,白城市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年将如何继续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
杨大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培育生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促进风光资源优势深度释放,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重点抓好发电、消纳和外送三篇文章。
发电方面,加快打造“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大基地。一是大力开发新能源。去年,白城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突破1600万千瓦,居东北第一,排全国前十,是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今年,白城市将继续扩大开发规模,接续实施3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确保全市新能源开发规模达到1900万千瓦,力争突破2000万千瓦。二是强化火电支撑。白城正在谋划推进2×66万千瓦保供煤电机组、4×66万千瓦燃煤调峰机组等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白城火电规模将超过570万千瓦,成为全省最大的火电基地。三是发展新型储能。布局4种形态、5个电化学储能电池项目,启动全省首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推动中慧铅碳、上海电气全钒液流2个储能电站年内竣工并网,力争率先建成智慧储能基地,构建风光火储协同稳定发展新格局。四是探索增量配电网建设。在洮北、通榆2个县(区)试点建设增量配电网,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4个标志性项目,年底前具备生产条件,为吉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消纳方面,重点拓展“三条路径”。一是绿氢化工产业集群。积极探索“绿电+绿氢+绿氨+绿醇”路线,6个标志性的项目在白城落地转化,今年上半年即将产出全省首桶绿氨、全国首批大规模绿醇。二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落实高比例风火打捆交易协同模式,推动上海电气全钒液流电池、旭合智能硅材料年内投产。抓好28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运行发展,打造新能源装备一站式采购基地。去年,我们积极拓宽新能源装备本地市场,为企业解决订单超100亿元。今年我们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以上。三是区域智算中心集群。一次性启动实施新疆云针、北京蓝耘、九章智锦、金达源4个算力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推动白城在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中加快培育和生成新质生产力。
外送方面,重点抓好“两条线”。一是正在运行的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线路。2024年,白城全口径发电量近300亿度,外送比例约占四分之三。配套建设的总投资110亿元的鲁固直流外送项目已经收尾,今年完成光热部分,建成全球高纬度地区首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二是“吉电入京”白城基地项目。输电部分的投资约150亿元,主要建设500千伏汇集站、换流站以及变电站等工程,为白城新能源提供更强的通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