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山西政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内容概述近日,山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太原举行,会议围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山西...

近日,山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太原举行,会议围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凝聚共识,为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山西乐章贡献丰硕的政协智慧。

筑牢“华北水塔”生态屏障,强化上游意识与源头担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与精神图腾。处于黄河晋陕大峡谷主河段的山西,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虽处黄河中游,但必须有“上游意识”和“源头担当”,核心在于“增绿”“保土”“净水”。

省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马瑞燕表示,“三北”工程建设对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十分重要。他建议,一是实施精准扩林行动。建议将未成林地抚育管护、疏林地提质增效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内容,将一般灌木林地、其他草地作为“扩绿”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水定绿,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二是实施林草提质行动,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积极推进近成熟林抚育,持续推进标准化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亚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等项目。三是实施依法护林行动。尽快划定全省禁牧区、轮牧区、休牧区,将新造林地、未成林地纳入禁牧范围,实行封禁保护。联动林草执法、森林公安协同发力,依法查处违规放养、破坏林草植被等违法行为。

省政协委员,临汾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郝忠祥指出,汾河是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临汾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临汾市通过综合施治、系统保护,汾河流域水生态改善明显。他建议,进一步构建“全域一盘棋”协同治理体系。实行“水质超标共担责任、治理成效共享奖励”,探索“跨界断面双向补偿”试点,通过经济杠杆倒逼上下游协同发力。同时,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平台,让协同治理有数据支撑、有机制保障。二是进一步打好“城乡同治”污染防治硬仗。以“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共治为核心,建立“环保+水利+农业”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对支流及村庄排污口开展“查测溯治”专项行动。三是进一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样板。统筹谋划控污、清淤、增绿项目,建立“中央补助+省级配套+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流域生态修复。

破解农村“卡脖子”难题,推动农村水环境质量综合提升

山西省境内黄河干流全长965公里,汇聚16条入黄支流。近年来,沿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随着流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高耗能企业从城市迁入,致使黄河沿岸农村工业污染问题凸显;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问题依然严重。这些污染物在雨季汇聚入黄,使黄河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质挑战,同样成为常委们热议的焦点。

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教授柴宝峰建议,针对16条入黄支流,需深化“河长制”管理机制,以流域为层级单元,一是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业减排、水循环利用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二是完善流域监测体系,严格管控入河排污,强化流域内矿山、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区域的风险管理。三是切实净化流域“毛细血管”清除沟道垃圾,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加强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农户环保意识。四是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水处理体系。科学布局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取管网收集与罐车转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深化农村“厕所革命”,规范粪污处理设施,打造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五是创新尾水生态化治理模式。在城乡污水处理厂排口建设人工湿地,构建生态化治理节点,在沟渠、支流等入河口建设堤外人工湿地,通过生态手段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有效防控汛期污染。

省政协委员,山西瑞成达生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莉表示,近年来,农村水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足,污水直排河道、渗入地下,导致黑臭水体反复、水源污染,尤其是雨季污水横流现象普遍,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高莉建议,一是按照“城乡融合、分区分类、经济适用、智慧长效”思路,对中心村、乡镇政府驻地、旅游风景区布设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接入县级“智慧农污”平台;偏远散户则全面推广“三格式户用化粪池+黑灰分离+小型人工湿地”就地消纳;建立县、乡、村三级运维基金,资金由县级财政每年按一般公共预算列支。二是建议由省级财政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渠道资金,通过省级平台统一协调资金使用,形成“财政引导、市场补充、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新局面。按项目清单,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运维指标细化,开展绩效评估,建立使用反馈与评价新方法。建立“按效付费、按质考核、按年调整”的新机制,推动资金从一次性建设投资向可持续的长期运维投资转变,真正实现农村水环境治理“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

转变“高碳”发展路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常委们认为,山西必须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路径依赖,闯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省政协委员,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介绍,山西省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在超低排放改造和循环利用方面进展显著。太钢、晋钢、晋南钢铁、山西建龙等企业积极实施工艺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氢冶金、碳捕集等低碳技术示范,并参与跨区域行业自律合作,为区域绿色协同奠定了一定基础。他建议,一是强化科技协同,共建低碳技术示范区。依托太原、临汾、运城等重点区域钢铁集群,联合组建“山西省低碳冶金技术创新中心”集中攻关以气代煤、低成本碳捕集、高比例废钢利用等共性技术。支持在太原—晋中—临汾沿线开展以气代煤、CCUS、绿电钢等试点项目,2027年前形成200万吨绿钢产能和多个十万吨级碳捕集利用基地,实现吨钢碳排放下降30%以上。二是推动数智控碳建立区域碳管控一体化平台。构建覆盖太原盆地钢铁企业的省级碳数据管理平台,整合能耗、碳排放与生产数据,实现区域碳流实时监测与统筹优化。开发统一规范的碳足迹核算与标识系统,推动区域互认,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三是深化产业循环,构建跨市域资源利用网络。以太原、晋中、晋城、临汾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2-3个“钢—焦—化—氢”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煤气、蒸汽、废水资源化综合利用。

省政协委员,山西亚鑫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贾亚宏指出,煤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对山西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存在,行业产业协同不足、技术创新瓶颈等问题。他建议,一是推动组建太原及相邻地区“煤化工环保产业联盟”为抓手,引导区域内煤化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专业力量,共建共享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中小企业按处理量分摊成本,显著降低单企治理负担,提升规模效益。二是聚焦科技引领,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依托“煤化工环保产业联盟”平台与省级科技资源,打造全省煤化工绿色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的核心引擎。集中优势力量与资金,重点突破制约区域深度治理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建立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的“山西绿色技术”认证与推广体系,对经认证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优先纳入全省政府采购目录,将区域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服务全省开放大局的产业竞争力。

科学制定“硬约束”,完善水质目标管理政策体系

完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是推进水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期盼的重要举措。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健全和有效运行,山西省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迈上更加系统、科学、规范的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生态保障。

省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班凤梅指出,近年来,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但水质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她建议,一是顶层设计先行,构建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山西省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条例》或省政府规章,明确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法律地位、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同时将水质目标管理要求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二是建立山西省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平台,提升动态监管与决策能力。选用适用于山西省流域特点的水文水质模型,搭建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平台,及时将污染削减方案与控制对策及预估效果传达水污染控制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污染治理单元,实现水污染防治由经验决策向系统、科学决策的转变,为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显著提升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

免责声明: 凡网站注明非来源于铁合金在线的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同铁合金在线联系,请30个工作日内致电400-677-6667。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