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日前,陶sir从各大陶瓷产区获悉,陶瓷厂“停窑减产”的消息陆续传出,有业...
日前,陶sir从各大陶瓷产区获悉,陶瓷厂“停窑减产”的消息陆续传出,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当前陶瓷行业严重供大于求,特别是进入五六月份以后,传统市场淡季开始袭来,越来越多的陶企面临产销不平衡、库存压力增大的挑战,受此影响通过“停窑减产”的方式来缓和压力。
广东产区一家陶瓷厂坦言:“四月底的时候,我们的仓库就已经爆仓,原本计划把生产线停下来消化库存,但临时又接到一些新订单,于是又坚持生产了20多天,过几天我们就开始停产。”
该陶瓷厂此次计划先行停窑约20天,期间密切关注库存消化情况,待库存消化到一定程度后再重新点火生产。后续是否再次停窑,也将依据瓷砖市场的需求动态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来定,尽可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控生产节奏,实现基本的供需平衡。
陶瓷企业停产再复产、生产断断续续的循环,已成为陶瓷行业的“常态”。如果陶瓷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市场和渠道又无法消化,反而演变成库存,积压在厂家和经销商的仓库中,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一直以来,陶瓷行业都将停窑减产视为“负面信号”,一方面停窑减产往往伴随着企业经营层面的巨大压力,以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闲置,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许多一线工人经济收入的大幅减少——从企业经营及民生角度来看,停窑减产的确是一个“坏消息”。
但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供需矛盾表明,淡季适度停窑减产实为必要之举。此举能有效减少市场供应,缓解供需失衡,从而减轻企业销售压力,遏制行业“无底线”的价格战,对缓解愈演愈烈的行业内卷具有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停窑减产对于行业健康发展而言,也不完全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