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津巴布韦作为非洲重要的锂矿资源国,近年来在锂辉石、透锂长石等锂矿开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锂...
津巴布韦作为非洲重要的锂矿资源国,近年来在锂辉石、透锂长石等锂矿开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锂矿往往伴生锡、钽、铌等稀有金属,具备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提升经济效益,选矿工艺中需重视这些伴生矿物的回收。其中,6S摇床作为一种经典的重选设备,在锡钽铌的富集与分离中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一、锡钽铌的赋存特性与回收意义
在津巴布韦的锂矿床中,锡石(SnO₂)、钽铁矿(FeTa₂O₆)和铌铁矿(FeNb₂O₆)常以细粒或微细粒形式嵌布于锂矿石或尾矿中。这些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及高端合金制造领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传统锂矿选矿流程中,若忽视对伴生矿物的回收,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因尾矿中残留重金属而增加环境治理成本。因此,通过合理的选矿工艺实现锡钽铌的综合回收,是提升矿山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
二、6S摇床在锡钽铌回收中的应用
6S摇床是一种基于矿物密度差异的分选设备,通过床面的不对称往复运动及横向水流作用,使不同比重的矿物颗粒分层、分离。其优势在于:
高效分选性:对锡石、钽铌铁矿等密度较大的矿物(通常密度>5 g/cm³)具有显著富集效果,可有效分离锂矿石中的轻质脉石(如石英、长石)。
适应细粒级物料:针对津巴布韦锂矿中常见的-0.5 mm粒级锡钽铌矿物,6S摇床通过调节冲程、冲次及床面坡度,可实现较高回收率。
低运营成本:相较于浮选或磁选工艺,摇床无需化学药剂或高能耗设备,运维简单,适合电力基础设施有限的地区。
在实际生产中,6S摇床通常作为粗选或扫选设备,与螺旋溜槽、离心选矿机等组成联合流程。例如,某津巴布韦锂矿项目采用“螺旋溜槽预富集—6S摇床精选”工艺,使钽铌精矿品位提升至45%以上,回收率超过60%。
三、工艺优化方向与挑战
尽管6S摇床技术成熟,但在津巴布韦锂矿的应用中仍需关注以下问题:
1、微细粒级损失:对于-0.074 mm的极细颗粒,摇床分选效率下降,需结合其它选矿工艺。
2、矿石性质波动:不同矿区的锡钽铌嵌布特征差异较大,需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最佳参数(如床面冲洗水量、倾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