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年贵州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第一批)创建名单中,大龙开发区入选&ld...
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2年贵州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第一批)创建名单中,大龙开发区入选“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称号。
此次开发区的成功入选,充分彰显着园区在持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取得丰硕成果,也为下一步更高水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近年来,开发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为主要内容,推进工业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的冶金废渣日处理量达1800吨,2022年公司实现产能40余万吨,产值达8000多万元。”鑫浩高分子总经理周华湘介绍,“为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我们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强化科技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机械设备的改造升级,在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同时进一步为环境综合治理作出新贡献。”
据了解,鑫浩高分子于2014年落户开发区,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50余亩。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冶金废渣微粉为主要产品的环保型企业。其原材料主要来自园区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等工业废渣,通过循环利用,做到“变废为宝”。产品主要销往辖区和全国各地混泥土搅拌站、大型水利工程,实现了与园区企业共生、共赢、共助、共发展的经营模式。
鑫浩高分子
“落户8年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处理园区内工业废渣,将本地用于丢弃的铬铁渣、硅锰渣等工业废渣通过化学添加剂去除其他有害物质,变废为宝,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战略。”周华湘说,“为进一步回应市场需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与园区、周边区县企业合作,还新增了一条15万吨的生产线。”
截至目前,开发区现有固废产生企业12家,主要大宗固体废物为粉煤灰、脱硫石膏、锰渣、钡渣等其他固废,其中脱硫石膏产生企业1家、锰渣产生4家、粉煤灰产生企业2家、钡渣产生企业1家,其他固废产生企业4家。年产生大宗固体废物54.36万吨。
重力科技
园区重力科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领先的以汞为主的危险固废无害化回收处置及资源再生利用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多元含汞危险固废物多金属同步回收技术,并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企业,同时是国家标准《废汞触媒处理处置方法》(GB/T36382-2018)的起草单位,该公司开发并拥有含汞固废汞高效回收技术、含汞固废有价金属回收技术等一系列含汞专利技术。
锂电池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增效
走进汇成新材料二期项目硫化锰渣萃取车间,看到硫化锰渣经过一道道工序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用于生产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锰渣”就这样华丽变身成了“锰料”,销往国内国际市场。
“提取后的废渣也将运往水泥厂,形成一个产业闭环。过去锰渣多是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如今通过我们的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200吨硫化锰渣,产出约20吨锰金属量及1吨钴镍金属量。”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董雄文说。
汇成新材料
汇成新材料作为开发区老牌企业,从2012年落户开发区,就专注于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研发,主要产品为电池用硫酸锰、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以及锰渣综合利用制备三元前驱体材料等总产能12万吨,年产值10亿元左右。目前,汇成新材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优势。
离汇成新材料不远处的红星电子同样以废旧三元正极材料为原料,通过自主工艺回收三元极片中的钴、镍、锰、锂等金属元素,生产三元复合氢氧化物、硫酸镍钴锰、碳酸锂等产品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原材料,就近已与园区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百思特、红星锰业等企业实现稳定合作。
红星电子厂区
据了解,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领域,开发区引进的北新能源拥有锂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长虹鹏程新材料均拥有废旧锂离子电池湿法回收技术,其中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再生利用)白名单,红星电子已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再生利用)白名单专家评审,长虹鹏程新材料正在进行国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再生利用)白名单申报。
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增速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作为产业链接的有效节点,先后建设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年处理6000金属吨三元极片回收项目、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冶金废渣微粉生产项目、锰矿渣提取钴镍精矿等一批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大大提高了粉煤灰、锰渣、废旧锂电池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开发区企业正在展开电解金属锰渣综合利用的技术攻关与中试。重点有能矿锰业年处理5000吨锰冶金渣资源化利用中试项目”,科技部2018年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课题“锰冶金渣在硅酸盐混凝土制品及水泥中的应用示范”已于2018年12月立项实施。
能矿锰业
目前,能矿锰业正在实施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集成示范项目。该项目针对贵州省较为突出的电解锰渣问题,以废渣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及技术装备产业化为目的开展应用研究,实现锰渣“零入库”目标要求。
能矿锰业锰资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是贵州省“百千万”工程中百个省级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快速高效、生态环保、效益优先”为核心目标,秉承“绿色园区,智慧能矿”的建设理念,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对传统锰加工行业进行升级改造,主要生产高纯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系新能源电池原材料。该企业是当前国内首家集热电联产、多个锰系产品生产和开发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开发锰资源系列产品的国有企业。
“煤电锰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采用一期两步分步建设方式,一期一步项目于2017年8月动工,建成了年产3万吨高纯硫酸锰、1.65万吨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一期二步新项目总投资约4.9亿元,设计规模为3万吨高纯硫酸锰、1.65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预计今年启动建设。
“一期二步项目将解决一期一步‘大马拉小车’产能不匹配、固定费用摊销高、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结构单一、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发展难题。”能矿锰业新能源材料分厂副厂长李建平说,“新项目建成后,能矿锰业将实现6万吨高纯硫酸锰、3.3万吨电解二氧化锰的产能规模,在全国业内排名分别由第6位跃升至第3位、第7位升至第6位。”
接下来,开发区将继续以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为重要抓手,引导企业从源头上减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壮大,在重点产业方面完成补链、延链和协同发展,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为开发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