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今年以来,陇南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决策部署,大抓工业、大...
今年以来,陇南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决策部署,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锚定目标,跳起摸高,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力提速,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目标。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全省增速6.8%高出3.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
一、抓谋划部署,坚持系统化推进。把省委胡昌升书记提出的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强工业作为年度工作总基调,召开全市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制定印发《陇南市2023年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陇南市强工业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对92项主要任务,建立清单台账,压实各方责任,系统推进重点工作。严格执行《陇南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办法》,制定《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制度》,对工业指标、企业复产达产、项目开工复工等定期逐项明确目标、找准差距、靠实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化、责任化、规范化调度体系。落实“一把手”抓工业制度,高效运转工业专班制度,加强督导调研,建立台账、挂牌督办、督促整改、销号管理,以严格的督查倒逼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二、抓运行监测,坚持精准化施策。实行“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压茬调度推进机制,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精准掌握县区经济运行态势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全市110户规上企业开工率99%,达产率95%。针对27户骨干企业,重点问诊把脉,细化排产计划,深挖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实现满负荷生产,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1.9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8.6%),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规上工业增速0.7个百分点。针对2022年新入规的三昌矿业等22户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发挥净增长拉动作用,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16%,成为全市规上工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生力军。
三、抓项目建设,坚持清单化推动。落实包抓项目责任制和清单化管理,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1个、占比72%。截止6月底,开工复工项目33个、开复工率76.7%,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18个新建项目中,固城100MW风力发电二期、金山金矿2000吨/日采选工程、天元矿业200万吨/年建筑骨料开采加工技改等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雄伟万利循环生态新材料项目首批4台矿热炉即将试产,后4台矿热炉开工建设。红川酒业年产1.2万吨纯酿原浆白酒项目酿酒车间、包装车间快速推进,完成投资4个多亿,有望明年10月1日新厂出新酒。祁连山循环经济建材产业园产能置换已于6月30日取得工信部的批复,省工信厅已经完成合并迁建方案的公示,有望年内开工。继续实行抓联动强合力、抓底数强调度、抓入库强支撑、抓项目强基础、抓学习强能力的“五抓五强”工作法,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55.6%,增速位居全省第五,全省一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和工业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调度会在陇南召开。
四、抓五转工程,坚持梯度化培育。健全梯次培育体制机制,深入开展自转个、个转企、小转规、规转股、股转市的市场主体“五转”工程,在“动态建库”和“优质企业培育”两个方面精准发力。截至6月底,新增市场主体12517户,新设立企业2787户,特别是在小转规方面,建立拟入规企业动态培育库,重点培育拟入规企业36户,目前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企业1户,1000万元以上6户,800万元以上企业6户,500万元以上企业9户,力争全年新增入规企业20户以上。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上报省工信厅认定陇南市创新型中小企业24户,新增金徽酒业、红川酒业、利和萃取等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户。
五、抓三化改造,坚持质效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2个,总投资2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0.6亿元。出台《陇南市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1.97亿元,同比增长18.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9.05亿元,同比增长12.43%;加快5G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513个,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521个。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陇南长城果汁饮料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加强工业节能目标管理,1-6月全市规上工业能耗39.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6%。
六、抓企业包联,坚持常态化服务。出台《陇南市领导干部包抓联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及县处级干部包抓联工业企业责任制、“六必访”制度,落实“白名单”制度,市级层面由33名市级领导、44名县级干部包抓联110户规上企业和36户拟培育入规企业,并建立分级包联机制,全市共包联企业1817户,实现了工业企业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常态化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沟通对接,55户企业反映的政策享受、人才用工、资金融资、税费征管等方面69个问题,督促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逐步协调解决;42户企业反映的物流运输、减税降费等方面的44个问题已全部办结,及时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