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日前,中航重机公布了对年募投项目部分调整的公告。其中,“特种材料等温锻造生产线建设项...
日前,中航重机公布了对2021年募投项目部分调整的公告。其中,“特种材料等温锻造生产线建设项目”调整后,将在贵阳建设高温合金残废料回收系统和高温合金熔炼系统。
从装备配置来看,本次投资建设后,中航重机将具备高温合金“三联熔炼”工艺能力,这也是其初次涉足高温合金领域。在贵阳地区,中航重机本部和重机航宇将分别投资建设装备产线和配套厂房。新增的工艺设备达52台(套),包括高温合金屑料清洗线、真空感应熔炼炉(VIM)、保护气氛电渣重熔炉(ESR)、真空自耗炉(VAR)、选区熔化激光增材设备、电子扭转试验机、链式工艺模拟仿真软件等。调整后的项目涵盖高温合金残废料回收系统和高温合金熔炼系统(VIM、ESR、VAR)。仅从装备配置而言,本次投资建设的高温合金熔炼装备具备“三联工艺”,即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ESR)→真空电弧重熔(VAR)的连续组合工艺。三联工艺通过三种不同原理的熔炼手段接力优化,最终能获得高纯度、低偏析、组织均匀的高温合金铸锭,满足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等关键部件对材料的严苛要求。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我国高温合金的上游原材料镍的进口依赖度较高,约达90%;钛合金的上游原料钛矿的进口依赖度也在50%左右。此前,2023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之一的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就已开始布局上游钛合金回收-熔炼系统。该项目投资46200万元,建设包含2座真空感应炉+1电子束冷床炉+1座真空自耗炉熔炼的钛合金熔炼系统,通过回收公司生产过程中的钛合金废料熔炼成钛合金棒材,实现产品自用或销售形成收入,最终达到年产500吨钛合金棒材的目标。
目前,我国航空装备配套锻铸件使用的钛合金、高温合金原材料基本均为全新料生产,采购价格居高不下。航空锻铸件加工后的成品零件重量一般仅为锻铸件使用原材料的10%-30%,大部分原材料在经过各个加工环节后转变为无用的块状、屑状返回料。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大部分钛合金、高温合金加工后返回料在航空装备中的循环再生利用,而我国受现有技术水平限制,循环再生的钛合金、高温合金质量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掺加了返回料的原材料基本不允许继续在航空装备锻铸件上同级使用,只能在其他性能要求较低的民用行业降级使用,这造成了稀贵金属资源的巨大浪费。
自2016年8月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以来,贵州吸引省外军工企业军品配套项目的速度加快。2023年7月24日,贵州省发改委印发《黔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合力建设全国重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应急救援等产业,全力打造国家产业备份集群。以贵阳、遵义、安顺等地为核心,布局发展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航空装备方面重点发展整机、航空发动机制造,积极发展高端航空装备大部件、发动机叶片、液压组件等航空精密组件,大力拓展国际航空制造转包业务;航天装备方面重点发展整机及特种电源、微特电机、大功率液力变速器、伺服机构等关键配套,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型号布局,研发适应复杂环境、多种任务需求的产品。到2025年,城市群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