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
稀土
多元
包芯线
金属镁
钴锂
多晶硅光伏
焦炭
废钢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冲刺国家高新区纪实

内容概述 十三年筚路蓝缕、开拓奋进,十三载矢志不渝、致力创建。“国家高新区”之梦...

    十三年筚路蓝缕、开拓奋进,十三载矢志不渝、致力创建。“国家高新区”之梦,攀枝花已做了13年。

    近年来,当钒产品的消费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时,攀枝花审时度势,勇挑建设“中国钒钛之都”的重任,并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中国钒钛之都”上的“钒钛之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涵盖钛原料、钛白粉、钛金属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创建国家高新区,每一步都是全新、艰难的,需要展现的是付出、勇气和创新。创建途中,攀枝花与探索、变革为伍,催生了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连串的革新。

    如今,创建路上,精彩还在延续。进入“国家队”,我们做好了准备!

    要规模,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规模。

    “攀枝花不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还建立了产业开发的企业集群和实力雄厚的研发机构,正孕育着一个资源高水平综合利用的新时代。”多次到访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对园区钒钛产业跨越提升一直保持着强烈期待。

    目前,钒钛高新园区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种类最多的钒钛产业基地,钒钛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钒钛产业链完整度全国居首。钒产业领域,攀枝花形成了从钒渣、钒氧化物到钒铁钒氮合金的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具备年产五氧化二钒5.4万吨、钒氮合金4000吨的生产能力,钒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20%,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钒钛高新园区拥有年产钛精矿220万吨、富钛料71万吨、钛白粉48万吨、海绵钛3万吨的生产能力,产能均居全国第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钛白粉生产基地。同时,利用含钒钛微合金钢的耐磨耐腐蚀特性,钒钛高新园区延伸发展以钒钛制动毂、汽车平衡轴等为代表的特色机械制造产业,形成了年产55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发展潜力最大的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基地。

    谈到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全球最大的钛白粉采购公司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代表曾直言不讳地说:“攀枝花有丰富的钛资源,有完整的钛产业链,是非常好的钛白粉供应基地,我们一直看重和攀枝花钛白企业的合作。”

    要特色,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特色。

    2010年3月22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刘奇葆在攀枝花调研时,走进钒钛高新园区四川金沙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的车间,得知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超细铁粉、纳米铁粉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以当地大量的钛白粉废弃物硫酸亚铁为原料后,鼓励该公司继续优化工艺流程,尽快做大产品规模。以钒钛为主,钒钛高新园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近两年尚亿科技、助钛科技、天民钛业等企业蜂窝式SCR脱硝催化剂、钛锭、各类钛铸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相继投产,进一步丰富了钒钛产业链。钒钛高新园区鼓励企业将原材料“吃干榨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钒钛中间产品和废弃物为主的二次产品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形成了硫酸亚铁、钛白废酸、酸性废水等综合利用的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2005年8月,钒钛高新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中,金沙纳米、圣地元等企业充分利用硫酸亚铁、废酸等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与钒钛企业形成物料循环链条;攀钢钛业、东立化工等企业建立了镁、废水、废气等副产物及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体系;泓兵钒镍、德铭有色依靠科技创新,综合利用低品位红土镍矿、制酸废弃渣生产镍铁、草酸钴、碳酸镍、电解铜等产品。钒钛高新园区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自主创新能力,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能力。

    围绕钒钛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钒钛高新园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形成政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钒钛高新园区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目前,钒钛高新园区已建成1万平方米的省级钒钛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毕业企业10家、在孵企业55家;建成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国家试点行列。

    要人才,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人才。

    “我来攀枝花工作已经两年多了,看到中国在海绵钛生产技术上提高很快,不久的将来,中国钒钛产业技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叶甫图赫·安德烈·马利杨诺维奇是哈萨克斯坦吉姆坎苏达尔斯科选矿厂技术局冶金工程师,作为“外籍军团”中的一员,担任攀钢集团钛业公司技术顾问三年多,为攀枝花钒钛产业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才在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没有国际和地域限制,这些专家来自全国各地,欧洲、大洋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地区。目前,钒钛高新园区汇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57人、创新人才团队8个。为促进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钒钛高新园区专门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钒钛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先后与北京钢研总院、中科院过程所、四川大学、四川有色研究院、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等5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技术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平台联合共建等合作模式,依托“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加强了与国内外钒钛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本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来源:四川新闻网)

 

客服咨询

客服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

铁合金在线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立即咨询所需业务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投诉及合作

投诉及合作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公众号

铁合金在线APP下载

APP

电话咨询

电话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回到顶部